在书山上种满鲜花——《书山有路》读者见面会于“世界读书日”举办
夜路前行漆黑漫漫,并非总是独行无伴。这是《书山有路》作者王一牛博士新著书籍系列读书会的总主题。时值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恰逢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分别在西城区的万寿公园与马连道茶博汇的仲景书屋举行读者见面会。 《书山有路》公益读书会将采用系列读书会的形式,主题分别为最是书香能致远;幸好有书;云淡风轻字传情;开卷有益;在书上种满鲜花;让书籍净化心灵;迎着朝阳攀登;思想飞行的翅膀。 王一牛博
作者:徐怀远日期:2022-04-27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面对困难时只要充满勇气,就可以激发我们自身的无穷潜力,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克服很多原以为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和挑战。4月初,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读书节的开幕式上,该校六年级一班的胡孟琨同学向大家推荐《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一书,这本书,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 阅读,已经是一个高频热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人。然而,也有一些阅读被染上了功利
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2-04-27“读屏时代”要不要做“低头族”?我们该如何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很多人来说,阅读是生活中的必备元素。 近日,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 纸质书、电子书、手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在读屏时代,如何才能让阅读更优质? 你喜欢读纸质书吗? 前述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
作者:上官云编辑:中新文娱日期:2022-04-27广东惠州乡村“复兴少年宫”:点燃孩子多彩梦
植树添绿、春耕研学、篮球公益培训班近一个多月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新作塘村乡村复兴少年宫组织开展了6场精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乐中学、学中乐,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 据介绍,惠州市各乡村复兴少年宫结合农村少年儿童成长需求,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精心设计了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特色活动项目,以德育人、以乐促智、以技促能,给广大农村少年儿童提供学习益智、快乐成长、实现梦想的良好环境条件
编辑:惠州文明网日期:2022-04-27西藏文艺界深入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冉文娟 摄 西藏自治区官方25日在拉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2021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开展情况。 新闻发言人、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李雪艳介绍,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联积极动员和组织全区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近200人次,深入七地市各县区乡镇村开展了100余场次采风创作和文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群众1万人次以上。 李雪艳说,通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
作者:冉文娟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6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收官 四大类23项活动共赴书香之约
4月23日至25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举办。 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4月25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民阅读诵读活动在京举行。主持人和在场嘉宾合诵《全民阅读倡议书》,呼吁全民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修身养志,自强不息。伴随着全民阅读诵读活动的落幕,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圆满收官。 4月23日到25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共举办论坛、展览展示、新闻发布、主题活动四大类23项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进一步加
作者:陈杭 徐婧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6小书屋传播大文明 湖南衡阳共享书屋文明实践风景独好
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湖南省衡阳市的主题是书香润衡州,悦读向未来。 共享书屋悄然成为市民喜爱的精神家园。摄影:王翟 湖南衡阳国家高新区第一家社区共享书屋陆家书屋开放半年以来,积极探索书屋+模式,创新开展读书分享会党建微课堂亲子阅读会家庭教育讲座青年创业说社区邻里节红色电影大家看等50多场文明实践活动,用飘香书韵浸润15分钟小康生活圈,将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市民的心田。 新市民涵养文明基因
编辑:衡阳文明网日期:2022-04-25映像·非遗丨宣笔:刚柔相济 传承千年
宣笔,是中国古代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源于秦代,盛于唐宋,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技艺传承历史。2008年,宣笔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唐代是宣笔发展的鼎盛时期,因唐时泾县属宣城郡管辖,所产毛笔主要在宣城集散,故因地得名曰宣笔。 宣笔制作工序复杂,从选毫、切割、修削到成品,要经过12道大工序、120多道小工序。宣笔传统制作技艺主要采用山兔毛、山羊毛、黄狼尾毛、石獾毛为主要原料,选料
作者:苗子健编辑:人民网-安徽频道日期:2022-04-25浙江一老人藏书十万册 让村民共享“阅读生活”
胡培泉。 沈恒阳供图 今年71岁的胡培泉是浙江省建德市更楼街道甘溪村有名的藏书达人。50余年来,他共收藏书籍超十万册。其与老伴一起,将自家老屋装修成宝泉书屋,用于存放书籍的同时,对外免费开放,让村民共享阅读生活。(完) 胡培泉在阅读。 沈恒阳供图 胡培泉整理藏书。 沈恒阳供图 胡培泉整理藏书。 沈恒阳供图 胡培泉在阅读。 沈恒阳供图 小朋友在书屋阅读。 沈恒阳供图
作者:钱晨菲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4书籍助力长江源孩子追梦
4月22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诵读经典。 4月22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 4月22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图书室借阅图书。 巴干乡寄宿制小学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境内的长江源地区,该校在2010年玉树地震中受损严重,2012年易址新建。近年来,随着
作者:张龙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24北京市朝阳区举办“全民阅读”主题活动
4月23日,参加主题活动的学生体验龙鳞装书籍装帧技艺。 4月23日,市民在主题活动现场朗诵。 当日,北京市朝阳区举办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向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主题活动,积极倡导市民多读书 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和文明风尚。
作者:金良快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24河北肃宁老武师推广“八闪翻” 六年教授近百名学员
图为老武师董海山在为武术班学员做示范动作。 肃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史村,古时富,二十四,财主户,成玩艺,三两处,边家务,为师傅,学成后,四方出,传一辈,又一辈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尚村镇西大史村的歌谣,记录了该村八闪翻武术的由来与传承。 八闪翻又名翻子拳,始创于北宋,清嘉庆年间传入沧州境内,后传入肃宁县东泊庄村一带,其特点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活,动作舒展,架势较大,攻防方法明显,硬攻直进,
作者:王天译 陈志丹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2文旅融合新业态:以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七个方面擘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蓝图。手工艺便是重点领域之一。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城乡传统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其中,乡村手工艺以其灵活的生产和就业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新时代的乡村手工艺,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出现多种新业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
作者:陈岸瑛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2-04-21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把电影送到群众家门口
每年150多个夜晚,到乡村文化广场、学校、敬老院等地放映公益电影,忙的时候每天要放映2至3场,年观影人数达到两万余人次辽宁省朝阳县羊山镇电影服务放映队成绩亮眼。 张有军是放映队的多面手,既是放映员,又是司机、队长。他常年奔走于20个行政村流动放映,全年行车8000多公里,放映电影240场,没有出现一场无效场次。 放映的影片内容涵盖科普知识、爱国教育、传统美德等。说起放电影,张有军打开了话匣子:放映
作者:常钦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2-04-21当美丽邂逅书香——昆明东方书店
4月19日拍摄的东方书店内部陈设。 4月19日,读者在东方书店看书。 4月19日,读者在东方书店看书。 昆明东方书店最早创办于1926年,在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汪曾祺等经常光顾。2018年东方书店在昆明老城区原址复建,古朴的环境和厚重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少读者。
作者:陈欣波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21被巴赫点赞的90后非遗传人:要让年轻人感到非遗很酷
希望我们自己先喜欢上传统手艺 还记得北京冬奥会上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起捏面人的帅气小伙吗?他叫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曾入选2021年福布斯中国年度U30榜单。郎佳子彧告诉记者,不仅巴赫主席喜欢冰墩墩面人,还有许多国际友人都喜欢,我希望我们自己能先喜欢起来,而不是等老外点赞后,我们再去说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冬奥会亮相,获得一致好评 郎佳子彧的爷爷
编辑:扬子晚报日期:2022-04-20当美丽邂逅书香——四川眉山首家湿地公园特色人文书店
眉山知行阅读坊湿地公园人文书店掩映在绿树之中(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18日,读者在眉山知行阅读坊湿地公园人文书店阅读。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眉山知行阅读坊湿地公园人文书店(无人机照片)。 位于四川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南门入口处的知行阅读坊湿地公园人文书店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整体为仿古建筑风格,内有阅读区、购书区、休息区,是眉山市首家湿地公园特色人文书店。
作者:姚永亮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20云南“非遗盲盒”直播吸睛:打开“意想不到”的华宁陶
图为华宁陶非遗传承人舒文照正在检查窑内工艺品。 李嘉娴 摄 通过开窑直播的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欣赏华宁陶之美,体验宛如开盲盒的乐趣,促进华宁陶推广与保护。华宁陶顶尖代表人物、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宁陶制作技艺传承人舒文照在开窑直播后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18日,一场开窑仪式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宁陶舒氏陶艺传承基地举行,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全程直播,收获上万网友点赞。从2021年
作者:熊佳欣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19河北古稀皮影人幕布后的执着:让“土艺术”进校园 出国门
图为张向东正在雕刻皮影。 贾一凡 摄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幕布背后,每一场皮影戏演出结束,张向东虽累却十分满足,因为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75岁的张向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昌黎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与皮影相伴走过了62年。如今,张向东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精神矍铄,操练起影人儿来,嗓音圆润高亢,吐字清晰,一招一式派头十足。 图为张向东整理演出道具。
作者:肖光明 李洋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19贵州苗族女孩制作“非遗版星空”帮王亚平女儿“摘星”
图为潘雪与蜡染老师在选取布料。 受访者供图 这棵树象征着星空,挂满了星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凯里市苗族女孩潘雪1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难掩心中的喜悦。得知神舟十三号即将返航后,潘雪就联手黔东南民族职业学院蜡染工坊的老师和学生,用非遗技艺制作出浩瀚星空,向中国航天人点赞、致敬。 我想跟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4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航天员王亚平出舱时面对镜头满怀激动向女儿传递
作者:袁超 顾菲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