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藏陶手艺人卓觉玛:用短视频讲好家乡故事
我希望通过短视频,让更多的人知道壤塘、了解壤巴拉文化。最近,四川阿坝州壤塘县00后藏族姑娘卓觉玛通过短视频推荐家乡走红网络。 藏陶手艺人卓觉玛。 尼玛初 摄 2000年,卓觉玛出生于壤塘县中壤塘乡查托村一个牧民家庭,家中5个孩子靠父母用体力赚钱抚养。在这离县城40余公里的村寨,她的父母主要收入来源于放牧和挖药,当时家里的生活十分贫困。2016年,卓觉玛的父亲找到当地藏陶手艺人,让卓觉玛能学一技之
作者:让卓斯杰 尼玛初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8《你好,徽州1981!》摄影展再现上世纪徽州风土人情
《你好,徽州1981!》摄影展现场。 张锦 摄 由美国加州摄影爱好者比尔霍克拍摄的一组56张徽州老照片3月4日起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湖畔艺术馆展出,名为《你好,徽州1981!》的摄影展再现了41年前那个夏天徽州大地上的徽派建筑,风土人情。 1981年夏季,美国加州的摄影爱好者比尔霍克和妻子何妙儿来到皖南,在清华大学学者的陪同下,到达了黄山市屯溪、歙县、徽州区等地。他用尼康相机和柯达
作者:成展鹏 闫艳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8宁夏月牙湖:麻编文创传递“她”力量
在宁夏银川市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非遗麻编手工坊,张璟(前中)查看村民们制作的产品(3月4日摄)。 2017年底,自治区级麻编非遗传承人张璟来到位于黄河东岸的银川市月牙湖乡,开设麻编培训班吸收村民学员,并成立了非遗麻编手工坊,学员以妇女居多,最小的26岁,最大的70多岁。 几年来,张璟奔走于银川市区与月牙湖乡之间,为村民们传授技艺并送去原材料,再将大家编好的粗加工产品带回,进行后期加工,设计制作出手
作者:杨植森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3-07杭州鼓楼夜景灯光秀亮相迎亚运
杭州市清河坊街区灯光秀。人民网章勇涛摄 杭州市清河坊街区灯光秀。人民网章勇涛摄 杭州市清河坊街区灯光秀。人民网章勇涛摄 3月5日,杭州九墙光影秀与鼓楼宋韵灯光秀在杭州市清河坊街区鼓楼小广场上演。 从春雨淅沥,到荷风鸣蝉;从桂雨飘香,到瑞雪丰年杭州九墙光影秀以四季节气变换为时间线索,在固态的城市艺术展陈的基础上,通过光影的动态加持,聚焦于杭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之路,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方式展示宋
作者:黄晓菲编辑:人民网-浙江频道日期:2022-03-07两会直通车:从艺术相遇到人文相知 “国潮热”何以持续升温?
从《龙门金刚》到《只此青绿》,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绝美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 3月3日,中新社、中新网两会直通车全球连线邀请海外华裔青年、海外华文媒体业者、00后国风音乐人畅谈国潮发展之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传统文化形成双向互进的新国潮现象。一方面,传统文化受到年轻人喜爱;另一方面,年轻
作者:徐文欣 吴侃编辑:中新社日期:2022-03-04《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丛书发布 挖掘乡村转型密码
《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丛书发布 钱晨菲 摄 3日,《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丛书在浙江杭州发布,该丛书是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系列项目《中国村庄发展的浙江样本研究》的成果,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院内外相关科研人员集体承担。 据悉,上述项目于2017年立项,选取了浙江省11个市的11个村庄作为研究个案,形成11部专著,包括《畲乡逐梦杭州龙峰民族村发展研究》《德润民心宁波邵家丘村发展研究》《富民
作者:钱晨菲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4多彩民俗喜迎“二月二”
3月3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进行舞龙表演。 3月3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诵读民谣。 3月3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福苗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表演舞龙。 农历二月初二到来之际,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迎接二月二。
作者:梁孝鹏 摄编辑:新华网日期:2022-03-04走进美术馆,感受诗意春天
风苏万物,绿染大地。春,是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艺术家对时序更替都颇为关注。他们将情感思绪倾注笔端,描摹宜人春景。 在这生机勃发的季节,中国美术馆推出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平凡不凡李平凡创作及捐赠作品展等典藏活化系列展览,集结众多绘写自然之春、心中之春、时代之春的作品,带来春的气象。让我们走进美术馆,走进明媚的春光,感受诗意的
作者:赖 睿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2-03-03四川壤塘:民众喜迎藏历新年 团圆饭里话幸福
格登特正在制作藏绣。 壤塘县委宣传部 供图 1日是藏历大年二十九。在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尕多乡邢木达村,格登特一家在做年夜饭。按当地习俗,大年二十九这天,一家人要吃古突,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古突是由肉、大枣、面粉等9种材料制成的一种吃食,各家按各自的口味决定材料,但唯一要遵守的是须凑够9种材料。以前穷,实在凑不够9种材料,就勉强把水、调料算进去才凑得够;现在家里素菜、大枣、肉应有尽有,根本不
作者:尼玛初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3成都郫都区:竹编鸟笼展现非遗魅力 赋能乡村振兴
王明文正在赶制鸟笼。 成都市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日,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古城村的古城鸟笼文化博物馆内,四川省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王明文正在赶制客户定的手工鸟笼。春天是鸟笼销售的旺季,除了鸟笼,我们也在开发像收纳盒、花篮、手串等一些文创产品,为村民带去更多收益。王明文介绍说,竹编鸟笼是古城村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技艺传承,因辖区内工匠集体的精湛技艺而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古城
作者:韩金雨 韩雪菲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3“筑梦师者”库尔班·尼亚孜: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让新疆乡村学子飞得更高
我们十二届毕业生中,有600多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疆内初中班,300多名学生考上了各省市的新疆高中班。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为家乡学子插上了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19年前,库尔班尼亚孜投资6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创办了新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我想通过教育来改变家乡的面貌,通过普及国
作者:苟继鹏编辑:中新社日期:2022-03-03这家“不一样”的书店有位“不一样”的店员
每逢周四,在北京外研书店咖啡厅点单的人,都会获得附赠的一张书签,上面绘有二十四节气图。送书签并不是为了提醒读者当日的节气,而是向他们介绍一位店员书签上图案的作者康睿。 康睿今年23岁,入职外研书店已近4年,每周只有周四这天来书店上班。即使你恰巧这一天来逛书店,也不一定会见到他。康睿多数时间都在书店咖啡厅旁边的画室里,关着门画画。他的工作是为书店举办的活动手绘海报,以及绘制书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
作者:尹平平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2-03-02单霁翔:从“故宫看门人”到“世遗守望者”
年近七旬的单霁翔,穿着他标志性的黑布鞋,再次出发了。 2021年,他担任发起人和文化向导,完成了全国首档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前两季的录制。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他以平均两天一期节目的录制周期,带领万里少年团遍访河南、江西、福建等7个省市12处遗产地。这些遗产地分布广泛、各具特色,其中既有1987年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有2021年最新的世界遗产项目,还有名列《世界遗产预备
作者:刘小草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2-03-02搬迁牧民喜迎藏历新年
搬迁牧民在搬迁点广场上跳起民族舞蹈,迎接藏历新年(2月28日摄)。 时近藏历新年,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荣玛高海拔生态搬迁点,搬迁牧民们采办年货、载歌载舞,喜迎佳节。 荣玛高海拔生态搬迁点是西藏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为改善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群众生活条件,同时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2018年6月,政府组织千余名牧民离开平均海拔5000米的家乡,搬迁至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
作者:觉果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3-02“大山的节日”贵州线上书画展上线
图为徐里创作的油画《加榜梯田》。 贵州省文旅厅供图 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的大山的节日贵州线上书画展于28日上线。本次展览将长期在线,海内外观众可登陆线上展厅观赏。 展览以中英文内容简介及双语虚拟语音讲解方式,从多彩贵州、人文贵州、醉美贵州三大主题篇章,展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多彩和鸣的美好状态。 图为刘金贵创作的中国画《跳花场上》。 贵州省文旅厅供图 贵州素有
作者:张伟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1葫芦烙出“金” 山西农妇“火笔”勾画幸福
薛改莲在葫芦上烙画。 薛改莲提供 从种葫芦的普通农妇、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水葫芦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薛改莲与葫芦有着不解之缘,她希望不断开拓葫芦文化新领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工艺的魅力。 2月28日,走进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南庄镇吴村的薛改莲工作室中,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体各异的葫芦,连茶杯都是葫芦制作的,这些葫芦上面或烙字、或烙画,制作精美,引人驻足欣赏。 薛改莲的
作者:杨静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01径山茶宴:一脉茶香传千年
七汤点茶指的是在点茶过程中,往茶盏里加入7次水,每次加完热水后,用茶筅对茶汤表面进行快速击打。茶艺师手握竹制茶筅,快速击拂杯中茶汤,再将茶筅微微提起,茶汤颜色渐浓,沫浡渐出 每逢周末、节假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都会举行径山茶宴非遗项目展演,仿宋七汤点茶是茶宴中的重要环节。游人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能亲自上场体验点茶的乐趣。点茶表演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原来宋代文人喝茶如此文雅、讲究。游客
作者:王萧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2-03-01新疆手工艺人痴迷葫芦雕刻 令千年壁画华彩“重生”
马江红正在雕刻葫芦画。 左丹丹 摄 这件作品刻画的是我们新疆克孜尔石窟205窟最精美的一幅壁画。近日,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葫芦画非遗传承人马江红,向记者展示了她创作的葫芦壁画雕刻作品。 记者看到,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在马江红的手中,立体呈现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葫芦上,鲜活而又惊艳。马江红坚持葫芦壁画创作至今已有30多年,在业内被誉为中国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 千年壁画,在马江红的手中
作者:苟继鹏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2-27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安徽送上2600多场文化惠民演出
资料图:安徽池州傩戏演员在乡村舞台演出。 张强 摄 记者26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组织开展2022年安徽省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活动,为原国家级贫困县、原省级贫困县的乡镇和村送上演出2624场。 安徽省惠民巡演乡村行活动将为原国贫县送上演出2514场,为原省贫县送上演出110场,每场演出时长不少于90分钟,演出时须在舞台
作者:张强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2-27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旅商共建博物馆落地杭州
国丝时装博物馆在杭州地标性建筑杭州大厦开馆。 童笑雨 摄 逛商场的同时还能看个文物展,如今在浙江杭州实现。2月26日,国丝时装博物馆在杭州地标性建筑杭州大厦开馆,并将在其中举办长期的特展。这也是中国国有博物馆首次走进城市中心的商业空间。 据悉,该馆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携手杭州大厦共同打造。可以说,这是一次文旅商的深度融合,也让文物走进生活,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 中国丝绸博
作者:童笑雨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