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北京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街巷变得更加宽敞整洁,不少建筑物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风貌,礼让斑马线的司机越来越多。“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蔚然成风。
2021年年初,北京市通过《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行动计划指引下,北京有序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共治共享文明的氛围更加浓厚,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迈入了新阶段。
11月1日,交警在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核查电动自行车车辆信息。当日起,北京市开始禁止未经登记、悬挂临时号牌、未悬挂号牌、拼装改装加装等违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文明从脚下起步,和谐交通为生活添彩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一会儿。”“人行横道线,生命保障线,红灯停绿灯行。”在朝阳区大屯路与北辰东路交叉口,文明引导员柴红英每天早晚高峰,和队友准时出现在路口,一遍遍提醒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耐心劝阻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
北京启动“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以来,许多路口都有像柴红英一样的文明引导员在忙碌着,温馨的提示让过往行人倍感温暖,也让文明交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中,北京市充分发挥文明引导员、志愿者的作用,劝阻不文明行为。首都文明办、北京市交管局等部门在全市打造118处礼让斑马线示范路口,配备执法引导力量,培养市民礼让意识。
针对涉及交通安全、干扰通行秩序、影响城市形象的3类12种路口违法行为,北京市交管局坚持“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严格执法。优化北京交警“随手拍”功能,发动群众投诉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时,深入机关、社区、村镇、学校等开展宣传教育,交管12123开通学法减分公益活动。
北京市交通委组织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约10万名驾驶员签订文明礼让承诺书,并将礼让常识充实到驾培课程和领取驾照前的宣誓环节。目前,全市已有120余万驾驶人参与“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线上线下承诺活动。此外,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组织556家单位和志愿团体开展223处路口认领及志愿引导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9万小时。
一系列措施相继实施,动员广大市民群众共同参与首都文明交通建设。如今首都街头主要路口行人不等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行为大为减少,交通秩序焕然一新。
文明在周边环绕,整洁环境为生活增色
“修道路、刷围墙,上设施、建车场,整秩序、管游商。”回龙观街道居民华晔说,这个地区位于海淀区西三旗街道与昌平区、朝阳区的交界处,曾经路面破损、基础设施缺失、路侧墙体污损现象十分严重,周边游商聚集、交通秩序混乱,令周边居民十分苦恼。
现在不仅墙变美了,路通了,游商也有秩序了。由海淀区西三旗街道牵头,昌平区回龙观街道、霍营街道、东小口镇以及朝阳区奥运村街道齐参与的“三区五街镇”联合进行了集中综合整治,解决了老百姓的烦心事。
在北京像这样得到整治的地方还有很多,仅在朝阳区:安华里社区存在近50年的“飞线蜘蛛网”被改造入地;安贞西里社区出门绕着走的破旧步道,被翻建成居民喜爱的紫藤长廊;劲松北社区新建美好会客厅、匠心工坊等便民业态,让老旧小区焕发出了“青春活力”……
“这把长杆铲是我自制的。前两次因为工具不顺手,有些高处的小广告清理不干净。有了这把铲子,清理楼道小广告就不会有死角了。”在西城区裕中东里社区,居民张大爷说,由居民自发组成“值日小分队”,专攻住宅楼道里的“牛皮癣”。
延庆区儒林街道的“公共空间革命”已经连续开展4年多,10个社区上万户居民齐动手,用行动扮靓社区,形成了“入户”“搬山”“净家”的“三步走”机制,下大力气清理堆物堆料。
一系列环境整治和设施完善,让许多社区环境净了、美了、敞亮了、宜居了。环境美,影响带动心灵美;行为美,更激发北京居民自觉成为公共环境的维护者。
文明融入生活点滴,“以文养德”让城市更美好
在北京,有一个被称作“北京榜样”的群体,他们来自首都各行各业,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也有环卫工人、农民及参加首都建设的外地人员。他们无私传递着善良和温暖,用一件件小善,汇聚成守护城市平安、百姓幸福的大善,让首都北京始终保有崇德向善的力量。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从2014年开始举办,8年间,市民群众举荐的身边榜样累计已达44万人,经过遴选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候选人1.5万人,先后有1030人获得“北京榜样”称号。
2019年,“北京榜样”优秀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是全国唯一以城市命名的“时代楷模”群体。随着群体效应的不断放大,全市各行业(系统)纷纷加入“北京榜样”品牌,目前有“国企楷模”“最美警察”“青年榜样”“扶贫之星”“政务服务之星”“京城的哥”等18个“北京榜样”子品牌。
在榜样人物示范引领下,“学榜样 我行动”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垃圾分类”“周末卫生大扫除”“蓝天行动”“回天有我”等文明实践活动。自觉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活动,点燃了市民建设文明首都的热情。
今年,北京市推荐的王绶琯、杨孟飞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至此,北京已有20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北京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具有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是首都地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公认的道德标杆、文明道德风尚的示范引领者。
从“朝阳群众”到“西城大妈”“东城社工”,从“石景山老街坊”到“怀柔一家人”“延庆乡亲”……一大批志愿者群体正活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广泛开展治安巡逻、垃圾分类、扶弱助残、防疫值守、文明监督等各类志愿服务,传递着城市温情。
文明需要内化在心。以文养德、以文润心,北京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各街道的党群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文化阵地,成为居民走得进、坐得住的“大家园”。
“北京将始终树牢首善文明旗帜,汇聚共建共享合力,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切实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努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通过文明创建推动超大型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助力北京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