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上旬,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韵桐声传薪火,古今合璧谱华章”调研宣讲团队赴安庆桐城市开展调研宣讲系列活动。团队成员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调研、宣讲等方式,探索这座英雄之城的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奋斗以及这座文化名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学习调研 团队先后走进桐城文庙与文化博物馆,开启文化溯源之旅。 桐城文庙作为桐城派文化发祥地之一,元代始建的文庙见证着 “崇文重教” 的传统。队员们走过“状元桥”,在大成殿孔子塑像及两侧四配十二哲牌位前感受 “礼让谦和” 的精神浸润,深刻体会桐城文化 “以文育人” 的内核。 来到桐城市文化博物馆,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探究了桐城派从兴起到衰微的历史脉络,了解了众多桐城派名家,感受到了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团队来到六尺巷,探索六尺巷精神与现代治理的结合在六尺巷景区内,队员们分组向游客、居民发放文化传单,调查问卷,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数据支撑
在六尺巷社区,队员们围绕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队员们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记录 “调解室作用”“治理建议” 等反馈,直观了解传统智慧在现代社区的落地成效。
参观红色遗址,探索复兴梦想
队员们先后参观了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及桐城市烈士陵园。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在今天的桐城中学内,珍贵文物与历史照片还原了1949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作战的场景。队员们通过文献资料,真切感悟 “不畏牺牲、勇往直前” 的渡江精神。
在桐城市烈士陵园,队员们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菊花、静默致哀。默哀时的风声松涛,仿佛在诉说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壮举,让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的认知愈发深刻。
二、理论宣讲
队员们先后走进安徽省天城中学、西苑社区、六尺巷社区、建设社区开展理论宣讲。
在安徽省天城中学,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宋鱼、汪烨以精心制作的PPT与珍贵影像为引,从戈壁滩上的艰苦创业,到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的坚守,带同学们“沉浸式”回顾“两弹一星”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让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为国奋斗的种子。
在西苑社区,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刘雨菡以张英 “让墙” 典故开篇,结合 “七里香溪小区用电难题” 等现代案例,展现 “六尺巷工作法” 的治理智慧;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黄紫怡用 “打过长江去” 的口号串联起渡江战役故事,让孩子们理解二野精神的传承脉络。
在六尺巷社区,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汪烨用桐城方言讲解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从 “党建领事” 到 “群力防事”,用 “邻里纠纷调解” 实例诠释 “礼让和谐” 如何融入基层治理;同时,通过渡江战役史料宣讲,让居民重温革命岁月。
在建设社区,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宋鱼用PPT与故事结合的方式,一边是渡江战役中 “解放军勇渡长江” 的英雄故事,一边是桐城派 “方苞、姚鼐、刘大櫆” 的文学成就,让 “勇向前” 的革命精神与 “重文脉” 的文化传统同频共振。
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意义,未来,队员将在“两个结合”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通讯员:汪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