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深入基层探银龄数字鸿沟 多方联动促智慧养老新突破——首都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开展社区老年群体数字素养调研行动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各个角落,"银发族"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成为社会、社区关注的热点话题。2025年3月28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团队对北京市和义街道以及周边社区开展深度调研。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驿站走访等多种方式,共收集有效样本20余份,绘制出北京市和义街道老年群体数字生活全景图,为构建适老化数字服务体系提供可参考数据以及重要依据。

图片1.png

图为调查成员合影 郭悦供图

‌在调研行动开展前,首师团队便对北京市和义街道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调查了解。和义街道作为首都基层治理的关键单元,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已成功构建特殊老年群体精准帮扶机制。每年组织 50 余次健康讲座,还为 48 人次提供免费体检服务。然而,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其精准性和普惠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重度失能、残疾等特殊群体中,智能护理设备的覆盖率不足 10%,数字化健康管理也尚未形成完整闭环。基于此,调研团队结合该街道已有的数字化养老实践成果以及广泛搜集的文献资料,精心设计了相关问卷和访谈问题,为深入调查社区老人的数字素养做好了充分准备。

2025年3月28日下午两点中,首师调研团队抵达丰台区和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号召并组织了20余位社区老人参与本次调查,老人群体重点覆盖80岁以上、独居、残疾这些特殊老人。受访者均先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填写了调查问卷。

图片2.png

图为帮助老人填写问卷 郭悦供图

随后,研究团队成员还对部分老人进行了一对一访谈,与老人们唠家常、嘘寒问暖,深入了解他们的数字素养能力、生活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暖心的叮嘱老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注意饮食安全等。

图片3.png

图为访谈老人 王雨涵供图

此外,团队采用 “边走边聊” 的灵活方式,在社区和街道展开走访调查。他们随机与正在公园散步、下棋的老人交流,询问老人们使用手机支付、挂号等功能的熟练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新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希望社区提供何种帮助等问题。在访问过程中,有位爷爷提到 “微信视频老是按错静音键”,团队成员当即给出建议:“有没有试过贴个颜色贴纸标记按钮?” 随后,还耐心地指导爷爷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的解决方法。团队凭借灵活的追问方式,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获取了老人们的真实想法,准确反映出他们的实际顾虑和需求。

图片4.png

图为走访老人 崔佳滢供图

图片5.png

图为走访老人 郭悦供图

随着养老机构的发展,街道养老机构发展的日益完备,和义街道逐步形成了以街道为中心,社区联合治理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和义街道设有两家养老机构,分别为东里养老服务驿站以及养合老年公寓。为探寻该模式对老年人数字素养的作用,随后,该研究团队针对养老服务驿站会定期开设的公益知识讲座的特点,着重走访调查了东里养老服务驿站。驿站站长向团队详细介绍了驿站所设置的服务,同时也反映出部分老人针对“如何线上打车”这一操作还存在不了解、不熟练的问题,并表示已经针对该情况开展了相关讲座和课程教授老人如何线上打车,并已有成效。

在调研尾声,调研团队及时整理了所收集到的数据,并借由与街道开总结会的机会向社区反馈老人所提及到的高频问题,如“手机字体太小,影响操作”,“不会使用小程序挂号”等。反映老人的真实需要、聚焦老年人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数字困境,传达出老年人的真实声音。当夕阳红遇上数字蓝,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随着调研情况的反馈、总结会的落幕,调研团队与社区针对此类共性问题,持续跟进,分析、分享成功案例、共商解决办法、共建智慧社区,提升社区老人的数字素养。这场由高校大学生、街道、社区共同参与的调研行动,正在为“银发族”如何跨越数字鸿沟、乘上科技高速发展的便车、享受高科技、数字化的生活,书写充满温度的解题方案。(通讯员 崔佳滢 杨梦迪)

图片6.png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郭悦供图

上一篇:临沭农商银行“三创一评”推进支部组织建设
下一篇:2025寒假“三下乡”|客家娘酒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