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台青福州学漆艺: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来到福州学习漆艺将近七年,台湾青年林芊劭自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亦深感需要继续学的还有更多。 台湾做漆偏向于器,而大陆更注重凸显漆性,甚至会把漆画这个门类独立出来。林芊劭2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多学,带回台湾发扬、推广。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于台北的林芊劭,2011年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上大学时,他主修书画艺术,辅修工艺设计;在辅修课程中,为修学分接触到与漆相关的知识,初识简单的漆艺技法。
作者:闫旭编辑:中新社日期:2021-08-30时隔13年,承载西安人文化记忆的钟楼书店又回来了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西安钟楼书店外景(8月27日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1959年西安钟楼书店外景(钟楼书店供图);右图为:无人机拍摄的西安钟楼书店外景(8月27日,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安钟楼书店内的读者(钟楼书店供图);下图为:读者在西安钟楼书店少儿区阅读(8月25日,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30安徽休宁:徽州钟表匠 时间守护者
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钟表匠程更新。在他家的客厅里,整整齐齐摆放着各式各样,不同年代、不同国别的时鸣钟,每逢整点,钟声合鸣,余音绕梁,宛如交响乐。 1961年,15岁的程更新开始学修钟表,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将钟表的摆轮、传动轮、发条、指轮等零件拆了装、装了卸,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渐渐地成为古镇上驰名的钟表匠,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来找他维修钟表,这一修就是45年。 修钟表这行当易懂
作者:施亚磊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1-08-30摆摊之余出了2本书 菜市场里的女作家:生活永远第一位
陈慧没有想过会成为作家。 媒体镜头突然对准她,她没感到多么惊喜。你跟卖烧饼的说你上电视了,烧饼会便宜吗?出了两本书,日子没什么改变。她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菜市场里的二道贩子,写作是爱好,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历尽生活的捶打,她在菜市场细数人间百态,用文字抚平心里的褶皱,将生活的疙瘩捋顺。 日子在热闹和安静间循环往复。当切身之痛转化成深层的自我抵抗,一个乡村妇人的韧性,从原始中生长出来。 很多个阳光
作者:郑梦雨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1-08-27河北吕家村:太行深处古村落 依托文旅富农家
8月26日,游客在吕家村游览。 8月26日拍摄的吕家村(无人机照片)。 这是吕家村内的咖啡馆(8月26日摄)。 8月26日,游客在吕家村的咖啡馆内休闲。 8月26日,游客在吕家村游览拍照。 吕家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地处晋冀交界太行山深处。村内古民居以石为墙、依山而建,青石灰瓦的古老院落背靠青山、错落有致。2012年,吕家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吕家村深入挖
作者:骆学峰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27山西新绛:家门口的非遗工坊“雕”出美好生活
妇女在指导下学习澄泥砚制作技艺。 妇女在指导下学习澄泥砚制作技艺。 妇女在指导下学习澄泥砚制作技艺。 绛州澄泥砚。 8月25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光村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近百名参加陶艺专业培训上岗的妇女在指导下雕刻、砂磨,制作绛州澄泥砚。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越来越多的巧匠、巧姐靠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作者:高新生编辑:人民网-山西频道日期:2021-08-27广州增城传统木雕:方寸之间彰显民间手工艺魅力
何锦祥为增城传统木雕雕字。 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记者26日从广州增城区政府获悉,增城传统木雕技艺近期被列入该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木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广州增城传统木雕在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凭借独特风格、出色工艺,形成了具有卓越艺术成就的流派,至今在腊圃报德祠、小楼何仙姑家庙等传统建筑物里仍留下增城传统木雕创立人何世林的经典性作品。 增城传统木雕分为建筑木雕和日用木雕。建筑木
作者:程景伟 黄丽萍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6重庆:“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即将对公众开放
8月25日,参观者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参观、拍照。 8月25日,参观者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观赏体验。 8月25日,参观者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参观拍照。 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将于8月27日在重庆礼嘉智慧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该艺术展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形成艺术作品与人的互动,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创新的文化体验空间。
作者:王全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26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在拉萨开幕
8月25日,观众在宗角禄康公园观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 8月25日,观众在宗角禄康公园观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 8月25日,观众在宗角禄康公园观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 当日,西藏70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开幕。本次展览分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两部分,编选了时间跨度达70年的200余幅摄影作品,集中展现了西
作者:陈福平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1-08-26西藏雪拉藏纸:承载千年墨香
在拉萨市尼木县,手艺人正在加工雪拉藏纸。 冉文娟 摄 雪拉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在西藏,人们提起雪拉藏纸时总会忍不住称赞。 在拉萨市尼木县,雪拉藏纸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品质被列为西藏三大藏纸之一,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经时间洗礼,雪拉藏纸制作技艺在一代代手艺人中薪火相传,承载着千年墨香。 在拉萨市尼木县,手艺人正在加工雪拉藏纸。 冉文娟 摄 在尼木县雪拉村,年过七旬的次仁多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作者:冉文娟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5“00后”新苗传承非遗经典 百年湖剧重焕新生
学员演出湖剧现代戏《国之守锷》 王洁涵 摄 连日来,婉转细腻、带有浓郁江南水乡情调的湖剧曲调,不断从浙江省湖州市文化馆排练房传出。 这是湖剧委培班刚毕业的湖剧学员,正在排练剧目。 湖剧是浙北地区唯一戏曲曲种,19世纪初由湖州民间艺人利用本地曲艺、音乐、民歌等形式,融入湖州方言和摊簧唱腔后形成的地方戏曲,以唱腔亲切柔和、曲调清新流畅、表演文雅细腻而闻名于世。 登台前学员仔细检查妆容 王洁涵 摄 2
作者:施紫楠 王洁涵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5安徽大叔坚守实体书店24年:希望不再“流浪”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的爱知书店一角 储玮玮 摄 书店是城市的一个梦,一束光,是通向世界的出口。这是崔正义创办合肥爱知书店的一个愿望,过去的24年中,他也正为实现这个愿望努力地坚守着。 走进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香街内的爱知书店,一些罕见大全集、小众古籍等平时很难淘到的书都能看到。我们目前图书数量达到4万多册,常备图书品种2万多种,其中古籍与文史收藏类图书占80%,一线出版社图书占主导地位。 1997
作者:储玮玮 刘鸿鹤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5彰显手工“匠心匠理” 近270件/组当代工美精品亮相国博
展览现场 余冠辰 摄 近270件/组出自当代名家之手的工艺美术作品24日亮相国家博物馆。 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分为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细织入微、绚璃多彩、尽善金美、赏心乐饰六个部分,展示了近270件/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遴选的优秀工艺美术新作以及部分知名艺术家的特邀作品。这些作品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关照栖居地环境和民族习俗等
作者:应妮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5河北阜平一农妇自学成才 5年创作千余件石头画
胡万青在创作中。 选石、构图、着色巧手创作4个小时后,一块普通的石头赫然变身名为喜上眉梢的精美艺术品。据河北省阜平县委宣传部介绍,自2016年以来,该县东漕岭村村民胡万青就地取材、自学成才,累计创作石头画千余件,其作品入选阜平县优秀旅游商品。 现年40岁的胡万青是保定市阜平县东漕岭村人,初中学历,从出生、上学到嫁人生子,一直在农村生活。2016年,她在不经意中通过微信了解到石头画这一艺术行业后,热
作者:吕子豪 李秀芹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4山西运城:指尖上的“非遗” 织女和她们的土布
夜幕降临,忙碌完白天的农活,这些村里的妇女们摇身一变成了织女。第一次看到从棉花到粗布的制作过程,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放眼望去,不少织女们已经是满头银发,年龄最小的织女也有50岁了,最大的94岁,说到纺织的手艺从哪学的,大家的回答出奇一致。 记者:谁教您的?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周雪样:妈妈嘛。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余兰兰:跟我妈学的,小小的年纪就纺棉花。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芦莲
编辑:央视网日期:2021-08-24陕西延安:文化唱主角 乡村展新颜
走在这片黄土地上,随时都能与特色文化撞个满怀。冯家营村也通过文化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下面我们请陕西延安市安赛区冯家营村村民魏娟带我们看看村里还有什么特色的文化和体验。 乡村振兴,文化助力,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冯家营正在传统文化助力下迈上乡村振兴新台阶,欢迎大家来延安感受陕北风情。
编辑:央视网日期:2021-08-24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添动力
8月22日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一起看看各地积极传承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给百姓带来好生活,让乡村更有吸引力。 这段时间,辽宁大连石河村的村民正在为下个月的丰收节排练着太平鼓舞《庆丰收》。 不到4000人的石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可是怎样让自己的乡村游更具特色,能吸引更多游客呢?几经摸索,当地瞄准了大连市非遗项目太平鼓舞。村里专门聘请了老师,提供训练场地和服装道具,组织起
编辑:央视网日期:2021-08-23浙江衢州杜泽老街:在保留烟火气中持续“走红”
杜泽老街街景。江忆 摄 美丽乡村建设、农房整治和风貌提升、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创建近年来,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在浙江落地,为当下该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了基础。 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杜泽老街,当地修旧如旧,通过修缮改造不仅保持原有风貌,也保住了原有业态。改造后,老街的真实活力得以保留,烟火气越来越足,吸引了不少新乡贤创业、游客观光,助力当地民众迈向共富。 杜泽老街举办文化活动
作者:张斌 董易鑫 陈明明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3河北临城:走进邢窑博物馆 感受千年邢白瓷
8月20日,在河北省临城县邢窑博物馆,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指导学生们体验陶瓷拉坯技艺。 8月20日,在河北省临城县邢窑博物馆,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为学生们展示陶瓷修坯技艺。 8月20日,在河北省临城县邢窑博物馆,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为学生们介绍邢瓷藏品。 8月20日,在河北省临城县邢窑博物馆,学生在参观藏品。
作者:骆学峰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23浙江景宁:急流重现独竹漂
8月21日,独竹漂运动员在景宁县瓯江小溪中展示独竹漂技艺。 8月21日,独竹漂运动员在景宁县瓯江小溪中展示独竹漂技艺。 8月21日,独竹漂运动员在景宁县瓯江小溪中展示独竹漂技艺。 当日,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梅花圩至善水桥段的瓯江小溪里,来自该县独竹漂协会的运动员驾驭一根竹杆在急流中漂流10余公里,展现浪中独步的漂流技艺,再现当地村民乘坐独竹漂流出山的场面。
作者:李肃人 摄编辑:新华社发日期: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