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绣花针带领深山600绣娘登上国际舞台
李素芳在绣制挂包。 她原本酷爱摄影,对针线活兴趣不大,却在走了2万公里,拍摄了桂、粤、滇、黔、湘五省区瑶族传统服饰之后,拿起了针线,担起瑶绣传承的重任。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广西高级民间工艺师李素芳。 李素芳1979年出生在非遗传承之家,母亲李小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被授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李小莲希望李素芳能成为瑶绣传承人。然而事与愿违,李素
作者:蒋雪林 胡永铃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8民族歌剧《听见索玛》上演 讲述凉山脱贫攻坚故事
这是9月6日在四川大剧院拍摄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剧照。 这是9月6日在四川大剧院拍摄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剧照。 这是9月6日在四川大剧院拍摄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剧照。 这是9月6日在四川大剧院拍摄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剧照。 当日,剧美天府 五彩凉山2021四川凉山精品文艺展演暨文旅推介周活动在成都开幕,民族歌剧《听见索玛》作为开幕大戏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四川大剧院上演。民族歌剧《听见
作者:张可凡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9-08贵州赫章: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游客在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旅游观光(9月3日摄)。 游客在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乘坐缆车观光(9月3日摄)。 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景色(9月3日摄)。 9月4日,游客在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观日出。 9月4日,游客在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观日出。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以当地生态和特色文化资源为支撑,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大
作者:杨文斌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9-07四川阿坝:唱响川西深山的致富藏歌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阿尔麦多声部的传承人们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2020年6月6日摄)。 9月初的川西北高原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木都村雨停放晴,重峦深壑中,响起遏云裂帛的藏族歌声。 我们在这间屋里唱歌,唱的是先辈们传下来的歌半山腰一块水泥坝子上,49岁的村民泽英俊与另外十几名村民身着氆氇靴子、氆氇巾、氆氇裙,手持龙碗等道具,载歌载舞,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 虽然只是排练
作者:高健钧 张超群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9-0719支西藏健身代表队赛场斗舞 多彩民族服饰吸睛
西藏各地健身代表队身着民族服装进行比赛。 2021年西藏自治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民族健身操、排舞比赛)9月3日在拉萨拉开帷幕。 西藏各地健身代表队身着民族服装进行比赛。 来自西藏自治区各健身站点的19支代表队、2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在《天边的牧人》《幸福拉萨》等歌曲的伴奏下,代表队身着西藏各地民族服饰,在赛场欢快起舞,展现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经过激烈角逐,龙王潭
作者:冉文娟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6贵州:红色融血脉 书香满高原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因土壤富含氧化铝而呈赤红色,被誉为红土高原。土地是红色的,文化和历史更是红色的:全省有68个县留下过红军的足迹、三线建设、民族团结、脱贫攻坚,无不显示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贵州文艺界和出版界将红色基因融入文艺创作、图书出版和阅读推广中,深化书香高原活动的红色文化内涵。 繁荣红色创作 在遵义拍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时,当地群众都自发打起欢迎红军回家的横幅、杀
作者:吕慎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1-09-06重庆酉阳:修缮古建筑 传承历史文脉
9月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古镇,施工人员在修缮文物古建筑三抚庙。 9月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古镇,施工人员在修缮文物古建筑三抚庙。 9月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古镇,施工人员在修缮文物古建筑三抚庙。 9月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古镇,施工人员在修缮文物古建筑三抚庙。 9月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古镇,施工人员在修缮文物古建筑三
作者:邱洪斌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1-09-06千年飞天跨界“出圈” 国潮敦煌“对味”Z世代
2021年5月,甘肃兰州万达广场内,市民参观敦煌博物馆馆藏文物及画作复刻品,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 高展 摄 从爆红敦煌舞课间操到东京奥运会上敦煌飞天艺术体操,从有敦煌壁画的文创产品到跨界食品领域;从线下的探见敦煌之旅到线上艺术展近年来,通过融入时代创新的设计理念,加以数字化技术,千年飞天飞出洞窟以更时尚的方式出圈,掀起一场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国潮文化消费热潮,对味Z世代,让年轻人爱上敦煌。 敦煌丝巾
作者:丁思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3一锤一磨制福州“狼串” 百年锣鼓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百年许顺兴锣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玲正手持狼串,拍打试音。吕明 摄 邦邦邦,邦邦一阵阵的鼓声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路的百年许顺兴乐器店内响起。9月2日,百年许顺兴锣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玲正手持狼串,拍打试音。 蓝红漆面、串连长绳、月白色鼓皮,这个形状颇为奇特的民间鼓名为福州狼串,是福州茶亭十番乐器中最具本土特色的乐器。店内,大大小小形状相似的传统福州狼串整齐排列着,在吉他、二胡等其它乐
作者:叶秋云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3北京人艺新剧场启用 为首都增添一处重要文化地标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 近日,历时逾两年建设的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正式落成。9月2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开始投入试运营。当晚,由冯远征担纲导演的新排《日出》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内的曹禺剧场上演。《日出》之后还将连续推出新排曹禺经典作品《雷雨》《原野》。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系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项目,位于首都剧场东侧,它的建成是北京人艺舞台空间的一次重要拓展。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凝聚了几代人艺人的梦想和
作者:尹星云编辑:人民网-北京频道日期:2021-09-03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开始网络展播
据国家民委消息,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于9月1日起开始网络展播,展播将持续至9月19日。 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集中展示党的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9-02杭州临安:廉政宣传下乡 助力清廉村居建设
9月1日,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廉政文艺宣传队在石门村表演快板小段《清廉高虹》。 9月1日,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廉政文艺宣传队队员在写廉政文化对联。 9月1日,党员志愿者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石门村引导村民用手机扫码进入村务平台,了解村级在建工程和村级财务。 9月1日,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的监察联络员(左一)在给石门村村民介绍村里的旧村改造工程。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纪委创新廉政教育模式,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9-02从“黄龙府”到“诗乡”:2600农民诗人书写新生活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诗乡。 人说塞北好风光,独具特色属诗乡。整齐村屯绿化美,家庭轿车排成行。村村建立文化室,屯屯建设有广场,精神面貌大改变,人人着装讲时尚。 初秋午后,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四合村的小广场上诗意正浓。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妙语连珠,笑声不断。这几位老人是巴吉垒诗乡诗社的成员。 巴吉垒镇坐落在中国东北吉林省中部,位于素有黄龙府之称的农安县内,是黄龙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龙府是中
作者:李丹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1“江北水城”流淌运河文脉 沿线遗产保护与传承并重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临清段。 结构精巧的鳌头矶、深受运河文化熏陶的光岳楼、全国仅存的运河钞关京杭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江北水城山东聊城留下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位于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的临清,更是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并在当下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业态结合、文旅融合,让其重新焕发时代生机。 媒体记者走进临清运河钞关采访。 2014年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
作者:赵晓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1甘肃金塔蛋雕艺人指尖技艺:毫厘之间承载大千世界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田吉文运用阴刻、阳刻、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创作精美作品。(资料图) 常人眼中作为废物被丢弃的蛋壳,在田吉文看来,却是手心里的宝贝。他手握刻刀在蛋壳上游走,日月山川、人物肖像、文字景物、花鸟虫鱼逐渐呈现毫厘之间承载了大千世界。 田吉文是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2003年,17岁的田吉文从老家到新疆哈密,在一家酒店做学徒,跟随师傅学果蔬雕刻。由于勤学苦练,他的雕刻技术长进很快,并
作者:卢玉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1广州:高质量打造世界级滨江文化景观带
文化是生产力、影响力。8月3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三次会议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作落实《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情况的报告。报告称,广州将扛起岭南文化中心功能担当,重点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引性、标志性的文化项目,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宝贵财富。 近年来,广州城市文化魅力日益彰显。舞蹈《醒狮》、曲艺《大营救》等一大批文艺作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粤韵广州
作者:魏丽娜编辑:广州日报日期:2021-09-01青海黄河流域河湟文化首次被立法保护:含戏剧、城址、村寨等
图为青海黄河流域。 李玉峰 摄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而在黄河发源省份青海,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首次立法保护包括传统戏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址遗存、手稿抄本在内的河湟文化。 记者8月31日从青海省海东市官方获悉,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将于9月1日公布施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
作者:胡友军 张添福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洋学生”进杭州乡村:学睦剧跳竹马 着迷中国传统文化
图为 洋学生学唱睦剧。 屏门乡供图 学习睦剧很有趣,也令人着迷。短短2小时,来自俄罗斯的Alex已学会转身、连步等睦剧基本动作。 Alex来中国已有5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介绍,我特别喜欢中国文化,这次也折服于睦剧的魅力,所以一学会就兴致勃勃地向朋友展示。 学跳竹马、学唱睦剧在杭州淳安屏门村,因洋学生的到来,原本宁静的村庄多了几分欢乐。包括Alex在内,这群洋学生均是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的海外
作者:钱晨菲 汪苏洁 余荣晓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山西木雕艺人20年钻研技艺:盼多种工艺融合推动传承
20年的生涯里,王全胜已制作了300余件清刀木雕作品。 王全胜供图 30日,山西太原小店区刘家堡村,54岁的王全胜在工作室忙碌着,用手中的刻刀,一笔一笔细致刻画着木雕作品,房间内摆放着观音像等木雕作品。 2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全胜与木雕结缘。本来我是准备去买一件木雕作品,但当我看见那些工艺品时,就被它们的造型、纹路吸引了,想学习木雕。王全胜告诉记者,由于家里两位叔叔之前做过木匠,回来后的他
作者:吴琼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甘肃庆阳非遗香包蜕变记:千年民俗技艺接轨现代“潮生活”
今年56岁的刘兰芳,做庆阳香包已有48年。(资料图) 张煜琛 摄 除了端午节佩戴,香包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在甘肃省庆阳市,95后小伙张煜琛和母亲刘兰芳,结合香包绣制技艺开发了胸针、耳环、生肖挂件,让当地流传千年的民俗技艺,走入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8岁学针线,12岁进绣房,进了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这首庆阳民谣,是刘兰芳的成长的写照。今年56岁的她,8岁就跟着姥姥、妈妈学习绣香包,做枕头、鞋
作者:冯志军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