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小学的学生和张冬冬依依不舍地告别。
盛夏时节,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茶马镇的战马村,道路两旁姹紫嫣红的鲜花让人心旷神怡,不时还有行人驻足拍照留念。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在晴隆县远近闻名的电商村,通过“晴隆好物”电商平台让“小而美”“小而特”的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晴隆好物”的诞生源于中央统战部派驻战马村第一书记张冬冬走访民众时集纳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后而成立的。在走访中,民众反映,战马村发展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销路,战马村一些上佳农特产品因为没有良好的宣传和品牌包装,总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深思熟虑后,张冬冬提出建设“晴隆好物”电商平台的想法,通过“互联网+原产地直供”推动晴隆县“小而美”“小而特”的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从最初的电商平台,到现在晴隆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晴隆好物”正形成“电商平台+消费者+基层党建+生产者+农户”的帮扶模式,逐步解决了晴隆县本地特色鲜活农产品难以通过传统渠道进行销售的问题,使山区民众通过电商销售自产农产品,形成有效产销对接机制,增加山区农户收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为帮助民众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张冬冬萌生了做直播带货的想法。“从北京到黔西南州,从都市到乡间,你到不了基层,我就把基层拍给你看。”这是张冬冬每次直播带货的开场白。为了加深大家对他印象,他会到茶园里直播,呈现最真实的生产环境;会穿着少数民族服装亮相;会寻找渠道和明星连线引流等。
“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直播,但为了推介战马村,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只能硬着头皮走向前台。”卸任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战马村的第一书记张冬冬8日告诉中新社记者,“现在很多人称呼我为‘网红书记’,但是我自己本身不想做网红,我想让战马村成为网红,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张冬冬(左)与村干部沟通“战马书屋”房屋租赁事宜。
在战马村挂职帮扶期间,张冬冬最大的收获是“民众的认可。”“你把民众的诉求真正的了解清楚,然后再想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诉求,其实民众就会很相信你也会很支持你。”张冬冬说,“民众是最好的老师,你把老师的题目做好,就一定会得高分。”
脱贫攻坚大考中得了“高分”的张冬冬还作为“老师”走上讲坛,不仅多次在线上为晴隆全县领导干部介绍“党建引领促发展,暖心服务惠民生”的经验,还和复旦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青年学生线上分享《一个中国西南贫困山村的扶贫实践与体会》。
从2019年7月底到2021年7月,从晴隆县三宝街道新露社区第一书记到晴隆县茶马镇战马村第一书记,张冬冬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迅速让民众接纳了这个从“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连心卡”是张冬冬每次走访时必带的物品,他告诉民众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以与他联系。初到晴隆的张冬冬发现当地很多孩子除课本之外没有其他书籍,留守儿童家庭更是存在陪伴缺失情况。“希望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张冬冬说,通过多方动员各方力量筹建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首个儿童图书馆。
目前,“三宝儿童图书馆”已收到来自中国各地捐赠的书籍15400余册,并于2021年4月23日正式开馆,辐射至晴隆县三宝街道的几千名孩子,最大程度满足孩子们对阅读的需求。“看到孩子们安安静静地读书特别高兴。”张冬冬开心地说,“希望孩子们的童年世界不仅有大地的黄、田野的绿,还有书本上纸的白、字的黑。”
图书馆的项目也同样落户在了战马村。2021年7月7日12时30分许,已卸任第一书记的张冬冬和战马村村委会主任黄甫华反复沟通交流后,将新建“战马书屋”的房屋租赁协议整理完交接后长舒一口气。
虽然已和新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交接完工作,但张冬冬总是觉得有的规划需要再叮嘱一下,有的事情需要再沟通一下。即便是吃饭的时候,张冬冬仿佛忘记了自己已卸任的事情,提醒茶马镇政府的干部早一点和项目方沟通,早一点落实好规划。
这其中就有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对接“陈赫乡村爱心公益基金”捐资187万元(人民币)帮助战马村修建“晴隆好物”农村电商孵化馆、战马村乡村人才公寓等乡村基础设施等。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目前村里狠抓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有市场、有品牌、效益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全村种植花椒2000亩、魔芋400亩、烟叶400亩,落地“仁怀市-晴隆县有机高粱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张冬冬告诉记者,未来战马村的发展已有“规划”,“战马村将积极打造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观光农业、电商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努力把战马村建成‘基层党建先进村’‘集体经济特色村’‘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村’等。”
已在战马村担任村干部25年的黄甫华提起张冬冬连竖大拇指。“全村男女老少都认识张冬冬书记,都会和他用心交流。”黄甫华对记者说,“不想让他走,即便走了也不准拉黑微信、不能不接电话、不能不回来。”
“最近很多人在问会不会特别舍不得离开?”张冬冬笑着说,“只要问心无愧、用心地把这份工作做好,这样离开的时候会更坦然。”
听说张冬冬即将返回北京的消息,战马村村民黄豹连夜赶回村里只想“再见他一面,送送他”。战马小学六年级学生易洪达眼圈发红地问:“冬冬书记,你就不再回来了?”得到答案的他瞬间沉默下来,“我将来会好好学习努力考上北京的大学,像你一样成为有用的人。”
面对村干部和民众、孩子们的送行,张冬冬强忍着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下面的工作靠你们了,好好搞”“好好学习,叔叔在北京等你们……”握手、拥抱、交谈,村民们的眼圈也红了起来,“有时间一定要回来看看”。
“最初是抱着帮扶的心态来,后面越来越感受到我们是受帮扶的,从基层干部民众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张冬冬说,“在战马村的日子里我留下了和贵州一辈子的缘分,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战马村’,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们战马村’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