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观军垦记忆 传兵团精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70年来,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在兵团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铸就形成了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作为青年学子,为了大力弘扬、践行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三师53团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团到达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领略屯垦历史,传承兵团精神。

图一 实践团成员在馆前的合影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将展厅划分为序厅、古代屯垦戍边史厅、兵团建设史厅和三师发展史厅。首先,实践团成员来到序厅,里面陈列由博物馆前言、新疆地图电子沙盘、我国古代屯垦戍边人物浮雕几部分内容组成,系统地介绍了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历史文化和军垦文化。还利用投影、雾幕、背景音乐,结合多媒体展示互动屏、油画、雕塑硅胶像的形式再现了新疆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

图二 实践团成员观看硅胶制成的遗址

随后来到古代屯垦戍边史厅观看了新疆解放史,西域屯垦历史。博物馆中生动地展现了新疆农垦建设的历史进程,画里的新疆,一片荒芜,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戮力同心,努力开垦荒地,修建灌渠,开凿水利,建设农村。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垦建设运动。实践团成员感慨道“我们应像画中的农垦英雄一样,不畏艰苦,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作出贡献!

图三 实践团成员观看馆中陈列展品

来到博物馆二楼,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篇创业史。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66年来,为了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兴旺、边疆的繁荣,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秉承不与民争利的初心,他们工作生活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没有路的地方,艰苦奋斗、努力开拓,用青春和热血,把戈壁变成了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唱响了一曲曲建设祖国、巩固边疆的赞歌。让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图四 实践团成员观看屯垦时期蜡像

紧接着来到博物馆三楼,是整个图木舒克市的屯垦史,五湖四海皆为兵团人,把荒漠变绿洲,让平地起高楼。创业早期,兵团军垦战士面对困难恶劣的环境,自力更生、开动脑筋,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夺取胜利。因为不怕牺牲,兵团人在昔日落后的新疆、在亘古荒原上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开创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因为艰苦奋斗,兵团人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塞外胜似江南的人间奇迹。为了胜利,他们节省着一针一线,哪怕建设事业能进步一点一滴;他们用省下的口粮作为种子,牲畜不够就用人力拉犁。“铸剑为犁,掘地为穴。”兵团前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历历在目,迎难而上、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震撼人心。

图五 实践团成员与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的合影

“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兵团人在新疆解放后,集体转业、屯垦戍边。他们怀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默默无闻驻守祖国边陲,为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兴旺而不懈奋斗。通过这次参观,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屯垦历史,也真切体会了兵团精神的内涵,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并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青年学子所背负的时代使命,纷纷表示无悔自己青春的选择,要扎根新疆,立足兵团,继续发扬兵团精神。

文字:施鑫

图片:刘玮儒、拜云杰

上一篇: 暑期社会实践|“弦音悠长·情系母校”之徐州行
下一篇: 展科学之翼 绘渝水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