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赴四川成都社会实践团于7月26日-7月31日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开展“理论之光·国情社情”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探索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学习了解战旗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优秀做法,为其它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借鉴思路,7月26日-7月31日,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赴四川成都社会实践团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开展“理论之光·国情社情”暑期社会实践。
图为实践团在村口红色战旗合影
走进村子近年来打造的研学基地——战旗·初心馆,总书记考察时的视频便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实践团了解了村庄几次发展的重要节点,通过响应国家政策、学习重要精神,取得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要成果,为村民经济实际效益增长带来了巨大提升。
战旗·初心馆打造的红色书籍与乡史村史陈列展示区,为村民提供了受教育的平台和学习研讨的空间,在这里老一辈人可以回顾过往奋斗的岁月,讲述给村里的青年人,激励他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团队成员利用珍贵的机会,同当地群众了解村庄发展历程,感悟人民幸福感。
图为实践团同村民访谈交流
实践团继续走进村支部,同战旗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星宇座谈交流,卢书记从村庄概况到当前发展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着重讲述了村庄致富的四件法宝: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市场化思维。
图为实践团同战旗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星宇座谈交流
交流过后,实践团在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战旗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星宇的一同带领下,前往战旗·初心馆学习战旗片区形象定位、规划结构、发展模式、居住空间格局等一系列村庄发展的规划建设。
图为战旗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星宇向实践团介绍村庄下一步规划发展
实践团深入党群广场、精彩战旗馆、战旗社区、乡村十八坊,与村民、游客、商贩等不同人群就村庄当前规划目标、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期待的发展方向进行访谈交流。
图为实践团与观光车司机了解现状
访谈过后,实践团发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听取群众意见、尊重首创精神、村民团结一心、营造安全宁静的生活、共同致力乡村振兴发展。
与此同时,战旗村创新探索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实现战旗振兴的唐昌表达。实践团通过走访唐昌古镇的崇宁文庙、文昌宫巷和古城墙、战旗村的农耕文化博物馆,观看郫县豆瓣的制作过程,体验乡村十八坊唐昌布鞋的制作过程,深入挖掘战旗村积淀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
图为实践团参观郫县豆瓣博物馆
为践行和落实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团沿着村庄打造的锦江绿道、走访调研妈妈农庄、柏条河、蔬菜大棚,实地观察农作物生产状况,了解到战旗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聚焦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关闭了一系列污染严重的工厂。
战旗村围绕本村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模式创新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延续优秀乡土文化,推动全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富裕。实践团利用近一周的时间仔细走访、用心感受,体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别样魅力,结合专业知识、利用周围资源,生成“战旗生活”慢生活养老模式片区规划设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规划设计作品
(文/张进 张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