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安徽铜陵市:创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铜都路径”

今年以来,铜陵市民政局扎实推进《铜陵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落实落地,创新打造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铜都路径”。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服务机制更健全创新“党建+物业+邻里中心”模式。完善区域化党建机制,吸纳1125个单位组建50个党建联盟,连续三年实施“管家计划”社区吹哨响应项目。建立党员下沉报到机制,3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在居住地“亮身份”,“就近就便”开展社区服务。以老旧小区准物业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通过业主自治带动居民自治。密集布局61个社区邻里中心,总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出台《铜陵市社区邻里中心运营星级评定办法(试行)》,评选出43个星级邻里中心,起到明显带动作用。践行基层民主协商。在448个城乡社区组建协商委员会,梳理村(居)公共事务,明确“六议六不议”。编制发布地方标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南》,设立每月一次“协商议事日”,发挥村(居)民公约“软法治理”作用,制定《铜陵市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指引》,制修订村(居)民公约全覆盖,2个村民公约被民政部推介,8个村(居)民公约入选全省百佳。将民主协商活动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网格延伸,义安区胥坝乡重新村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全市涌现出板凳俱乐部、“六事协商工作法”、铜草花议事园、平安会客厅等一批协商品牌。完善多方参与格局。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在村(居)换届选举过程中,扩大“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一票制”等试点覆盖面。出台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指导规范,发挥下属委员会在社区服务方面作用。健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社会工作+”善治行动项目,开展微公益创投活动,发动社区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社区服务、公益慈善服务、文体类服务及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在14个城市社区探索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市慈善总会按照2万元标准分别给予补贴。

二是推进资源下沉服务效能更凸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通过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线上比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入户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及时予以救助帮扶。为1.2万名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组建84个小区(网格)爱邻联盟,对发挥积极作用的12个优秀典型给予资金支持,提前实现乡镇(办)社工站建设全覆盖。打造便民服务生活圈。出台《铜陵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主城区铜官区开展先行先试。开展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指导铜官区及8个试点社区推进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强化安民服务功能。建立社区警务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配备223名城乡社区民警和216名包村民警。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切实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雪亮工程”,点位在线率提升至90%以上。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铜陵实践,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打造“铜心解纷”综合平台,整合人民调解力量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235个。

三是优化功能布局服务设施更完善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补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实现综合服务设施和农村社区服务大厅全覆盖,为村民“一门一窗办事”创造条件。推进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村、议事有场所、活动有场地。推进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建成县(区)、乡镇(办)、社区(村)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242个,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智慧服务。累计完成942户社区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智慧化)改造。建成147个城乡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日均就餐老年人约2500人。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提升设施综合利用率和社区服务水平,近三年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4个,增建停车位5000余个。通过空间功能置换等方式增设居民活动中心、物业服务用房超过1.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52404户。

四是聚焦应用需求服务手段更智慧实施“We社区”项目。“We社区”政务微信智慧应用覆盖全市85个社区、363个行政村,社区工作者利用政务微信主动亮明身份,形成“一键找社区”新格局,建立社区网格事件上报、流转和处置闭环流程。目前收到群众“事件随手拍”报送事件367条,处置办结355条,处置满意率99.7%。丰富“城市超脑”场景。统一整合 4777类、59亿余条数据,社会类数据入库率达80%以上,“城市超脑”汇聚全市视频数据12000余路,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智能化水平。 建设“网上警民议事厅”。建立警民议事微信群,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

五是完善政策创制服务队伍更壮大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印发《铜陵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健全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平台建设,完善市、区两级社区治理学院运营。目前,全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5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将乡镇(办)社工站建设列为全市党组书记抓人才项目,建成36个乡镇(办)社工站,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目标,培养驻站社工60名。建立常态化专项培训机制,免费提供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参训学员累计达2600余人次。全市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932人。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设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达494个。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培育平安建设、应急救援等专业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已建设社区(村)志愿服务站点434个,覆盖率96.8%;组建各类社区社会组织2272个、志愿服务队伍1029支,培育志愿服务组织25个。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4.2万人,累计志愿服务记录时长达110万小时。

上一篇:安徽来安县:“四个强化”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下一篇:安徽黄山市:“四化”助基层社会救助管理工作不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