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民间艺人创作冬奥主题工艺品
5月20日,陈智旺在创作石雕画作品。 5月20日,陈智旺在创作石雕画作品。 5月20日,陈智旺在创作石雕画作品。 5月20日,陈智旺(右)在给参观者介绍石雕画作品。 5月20日,陈智旺通过直播向网友介绍石雕画作品。 河北张家口市桥东区民间艺人陈智旺利用当地石材,陆续创作了一批以激情冬奥为主题的石雕画作品,展现冰雪运动的魅力。
作者:王晓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5-21广州将红色学堂建到了家门口
每年春天,盛开的木棉花,从东山火到西关,从珠江南岸燃烧到白云山脚,让广州这座鲜花之城、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格外动人。 用活全市9000多处革命文物、8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个国防教育基地等活教材,让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等成为家门口的红色学堂近年来,广州以打造红色文化地标、擦亮红色广州品牌、打响红色之旅名片等为抓手,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将红色基因
作者:罗艾桦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05-21河北威县农民夫妇自办展馆传承非遗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土布纺织展览馆,陈爱国(左二)给游客介绍土布纺织知识。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陈爱国(右)和高庆海在整理展出的老纺织品。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土布纺织展览馆,陈爱国(右)指导游客体验土布纺织。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陈爱国(左)和高庆海在晾晒收集的老纺织品。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土布纺织展览
作者:骆学峰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5-21舌尖上的博物馆,心尖上的文化味
5月18日,第45个世界博物馆日。学历史、长见识、开眼界,博物馆的吸引力可不止这些。当文物与美食撞了个满怀,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不懂点儿历史都不好意思吃!想吃!但又舍不得,像艺术品一样精美!网友给出了答案。近期,不少网友晒出的国博雪糕、咖啡等文创美食引发关注,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文物也能跨界,饼干、雪糕、小蛋糕里都透着文艺范儿。从苏州博物馆的莲花碗抹茶曲奇,到广东省博物馆的粤光宝盒蛋
编辑:安徽日报日期:2021-05-20上海青浦区赵巷镇:构建“邻”文化 营造“我”社区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人口的多元导入对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居的社区治理和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赵巷镇党委的领导下,大居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发展,持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城一站大居分中心建设,构建起申城人文,青之荟萃魅力大居,精彩有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知行合一,融汇大居的新型社区文化共治格局,以江南文化、崧泽文化、大居文化、友邻文化为引导重构居民归属感。 突出党建核心,一刻不停抓治理,
作者:毕畅日期:2021-05-20首都博物馆上演“博物馆之夜”
小朋友在体验陶艺制作。 小朋友在体验陶艺制作。 游客在观看京剧表演。 游客在观看舞台话剧《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游客在观看五套演出。 游客在观看展览。 5月18日晚,首都博物馆举办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之夜活动,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首博展览活化,让游客与历史对话,与文明互动。 在读城悦空间里,少年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知识、长见识;在绣艺坊里,游客进行手工绣艺互动体验;舞台话
作者:刘微 韦衍行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5-20“枇杷之乡”枇杷特色主题博览馆开馆
5月18日,游客在参观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 5月18日,游客在观看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的书画作品。 5月18日,游客在参观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 5月18日,游客在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观看大数据数字大屏和镇区沙盘。 近期建成开放的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展示有图片展板、枇杷衍生产品、互动游戏、数字大屏、书画作品等,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人文教育、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5-19上海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党史学习不停歇,唱响红色主旋律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举办近百场主题党日活动,唱响红色主旋律。 党史学习不停歇,曹杨人初心如磐 聆听党史故事 办好身边实事曹杨新村街道初心课堂百人百讲正式启动,这是由街道携手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委老干部局等多个部门打造,由100名讲师从百年党史、上海党的诞生地、普陀红色故事、曹杨工人新村四个方面以100堂微党课的形式,为曹杨量身定制
作者:毕畅日期:2021-05-19浙江长兴:娃娃学元曲 传承非遗文化
5月17日,夹浦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长兴县非遗文化传承人龚亚琴(右二)的指导下学习元曲的唱腔和身段。 5月17日,夹浦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长兴县非遗文化传承人龚亚琴(右一)的指导下学习元曲的身段。 5月17日,在长兴县夹浦镇丁新村臧懋循纪念馆内,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明代戏曲家臧懋循的生平故事。 5月17日,在长兴县夹浦镇丁新村臧懋循纪念馆内,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明代戏曲家臧懋循的生平故事。 当日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5-18深圳“曾师傅”:让民间艺术写入属于时代的新内容
曾令波在演讲中。 曾令波是深圳慢物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很多人叫他曾师傅。因为他现在做的事情,更多是跟传统的民间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关。他和团队成员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创作实践,尝试打通手工技艺与新兴科技、传统美学与当代场景、职人情怀与商业运营之间的鸿沟,在数千年中国民间艺术演进的脉络上,写入属于当下时代的新内容。 第三届SICC服务创新大会16日在深圳举办,围绕文化保育和文化创新, 主办
作者:郑小红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5-17贵州丹寨:欢乐“非遗周”
5月16日,身着盛装的苗族群众在丹寨万达小镇参加服饰展示活动(无人机照片)。 5月16日,身着盛装的苗族群众在丹寨万达小镇参加服饰展示活动。 5月16日,演员在丹寨县万达小镇非遗歌舞展演活动上表演苗族木鼓舞。 5月16日,演员在丹寨县万达小镇非遗歌舞展演活动上表演侗族琵琶歌。 5月16日,演员在丹寨县万达小镇非遗歌舞展演活动上表演苗族踩鼓舞。 5月16日,演员在丹寨县万达小镇非遗歌舞展演
作者:黄晓海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5-17北京“最有范儿”菜市场上演书法艺术新呈现
鱼身上贴着子非我安知我之乐,海产的水箱外写着愿者上钩,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三源里菜市场在五一假期被书法攻占。 在北京众多的菜市场中,三源里这间无疑是最具存在感之一,很多生活在北京的明星都是这里的顾客,之前谢霆锋拍美食节目,还将这个菜场作为取景地。而5月1日至5日,著名艺术家邱志杰首次书写计划民以食为天在此间的日常呈现,更为此间增添了新的看点。 5月1日至5日,著名艺术家邱志杰首次书写计划民以食为天在
作者:高凯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5-14河南鲁山: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序言:这是一个很有文艺范儿的村,田间地头劳作的既是农民也是演员,种地是能手,歌舞小品也都样样会演;村小学的音乐室堆满了口琴、葫芦丝、架子鼓等各式乐器,学生们曾到省会郑州参加文艺表演并获奖;村里每年举办的农民春晚面向全国网络直播,现场观众更是达到万人之多。文艺给了这个村生机、灵魂和信仰,以前在一起打麻将的牌友,信教的村民,现在都加入了文化合作社,连村里的教堂都变成了乡村音乐厅,他们跳起歌舞,唱起村歌
作者:周凯编辑:《小康》·中国小康网日期:2021-05-14苏州:96岁“网红”书叟守望122岁“文学山房”
五一假期,深圳《晶报》总编辑胡洪侠和夫人作家姚峥华,来到苏州后,忙不迭地赶赴钮家巷深处一家旧书店。见到今年96岁的掌柜江澄波先生,夫妻二人颇为激动。因为他们上一次见面还是14年前,那一次,他们在这家名为文学山房的书店买了不少书,还被推荐购入几锭徽墨,至今还引以为幸事。 再次见面,江澄波先生依然认得这对老顾客。他还记得当时他们手里钱不够,又跑到银行去取了现金 胡洪侠和夫人姚峥华都是书痴,不但自己藏书
作者:王道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1-05-14艺术改变浙东小镇:千年古树百人抬、文化地标焕活力
横渡美术馆夜景。 初夏午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新建成的乡村美术馆前,当地艺术家葛敏带着几位学员前来采风。阳光下微风吹拂的稻田,田地间驭牛劳作的农户质朴宁静的乡野风光被一一收入画中。 阳春白雪的艺术走入乡土中国,能否振兴乡村?能否让村庄自我造血?能否把盆景变风景? 东海之滨,依山傍海的三门县横渡镇,森林覆盖率超85%,是国家级生态镇、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横渡镇提升原有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人
作者:范宇斌 章雪瑶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5-13兰州启“文化熔炉”:“一点一景”增添城市“文艺范”
图为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林一隅的秋景,色彩斑斓。 飞天文化园、丝路金城园、彩陶博览园今年以来,在过去见缝插绿式靓丽省城的基础上,兰州市整理融合黄河文化、马家窑文化、飞天文化等甘肃特色文化,用文化熔炉逐步打造一点一景的文艺范城市风貌。 5月13日,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资源管理科助理工程师崔亚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在黄河兰州段面山区域九州台大景区,启动建设了特色文化主题景区系列项目,
作者:闫姣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5-13上海闵行区:非遗课程进校园
5月11日,上海台商子女学校学生在学习刻漆技艺。 5月1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制作技艺传承人俞升涛(右一)指导学生学习刻漆技艺。 5月11日,学生在进行刻漆技艺练习。 5月11日,学生展示梅花鹿图案的刻漆作品。 5月11日,上海台商子女学校学生在非遗课程结束后手持作品合影。
作者:王翔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5-13“百牛渡江”,油房沟村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游客争相观看百牛渡江胜景。 每年4月底,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油房沟村的百牛渡江便拉开帷幕。上百头水牛浩浩荡荡游向江心小岛吃草,日落自动返回,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争相观看和拍摄的一大胜景。 百牛渡江已经持续开展了12年。每年从五一持续到十一,为油房沟村每年带来近800万元的旅游收入,还曾5次登上《新闻联播》。搞百牛渡江完全是逼出来的,莫得钱的办法。油房沟村原村支部书记、70岁的王元国是百牛渡江的发起人
作者:王雪娟 刘永红 周 亮编辑:中国文化报日期:2021-05-12“芳华”携经典剧目《江姐》《红楼梦》全国巡演
4月25日晚,由福建芳华越剧院复排的越剧《江姐》在福州芳华剧院上演。 由福建芳华越剧院复排,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派传人李敏领衔主演的越剧《江姐》,10日晚在浙江绍兴大剧院上演,献礼建党100周年。越剧《红楼梦》11日也将在此献演。 越剧《江姐》1965年由尹桂芳先生自剧作家闫肃先生的同名歌剧改编而来,1965年2月17日起在福州首演,连续满座近两个月,打破了芳华当时革命现代戏连演场
作者:刘可耕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5-12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武汉举办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 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5月12日在武汉开幕。 根据2012年签署的《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决定每两年定期举办一次非遗联展,已先后在武汉、南昌、长沙、宣城成功举办四届。 本届联展以融合发展共享为主题,汇集了来
作者:邢君成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