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馍遇到“冰墩墩”山西面艺师:老手艺捏出新时尚](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2/220211/b8478ba0-d217-4c1a-80fe-ba2189e0bf46_zsite.jpg)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
当冬奥会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墩”难求时,山西创意版的“面墩墩”上场。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有5位传统面点师一起创作“面墩墩”花馍,用老手艺捏出新时尚,意在传承非遗,喝彩冬奥。
![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 张云 摄 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 张云 摄](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2/220211/1c014b17-a060-402f-b720-63f0997f6fa4_zsite.jpg)
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 张云 摄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如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看到冬奥会的开幕,我们很激动。我们是做花馍的,就想着能不能用面食捏出来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徐美荣和她的伙伴们从事花馍制作已有多年,希望能创作出“面墩墩”,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2/220211/2c61c18b-af1b-46cd-95d7-7f2de5ec38f5_zsite.jpg)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
徐美荣介绍,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两次蒸制。先和面,再把造型的主体放到醒发箱,醒发完后进蒸箱。主体蒸完再蒸配件,再组合在一起,二次上炉蒸,最后成型。
“我们当时想一体蒸,因为毕竟是面食,一起蒸一起发酵,蒸了好多次都不成功,全都崩开了。”徐美荣说,制作“面墩墩”时和伙伴们一起商量,经过几次试验,发现需要分体蒸,才解决问题。
![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 张云 摄 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 张云 摄](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2/220211/ca39655e-52aa-400b-8036-10b9fa968e46_zsite.jpg)
制作“面墩墩”需要进行多道工序。 张云 摄
徐美荣告诉记者,“面墩墩”的颜色都是蔬菜汁,红的是甜菜根,黄的是南瓜,蓝颜色是蝶豆花熬成的水,黑的是黑糯米粉。“馒头就是面粉做的,这个既好看也可以食用。大家都可以尝试去做。”
除此之外,虎年春节,徐美荣和团队还开发了“开运虎”等多种花馍。她们将现代流行元素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不断创新。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2/220211/0ef71b7d-dc9a-4367-9bda-ed90b4c1cc39_zsite.jpg)
山西“面墩墩”。 张云 摄
“花馍是咱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递着朴素的情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徐美荣说,我们把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技艺结合,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传统技艺的队伍中,传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