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徐汇亮出民生保障和社区治理的新名片

20220215对标卓越,全面提升,看徐汇亮出民生保障和社区治理的新名片.jpg

近年来,徐汇区民政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目标导向,进一步聚焦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为建设“卓越徐汇”贡献民政力量。

打造“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徐汇民政从保障底线民生、基础民生迈向打造品质民生,不断推动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尤其在“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围绕区情,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各项工作,初步建立起居家养老精准化、社区养老便利化、机构养老品牌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如何打造大城养老徐汇范式?徐汇区民政局积极布局与徐汇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相适应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进一步得到改善。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徐汇区已建成养老机构43家,长者照护之家14家,床位6542张(含认知症床位210张),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和建筑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一床难求”的刚性需求得到初步缓解。建成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8家,日间照护机构40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2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06个,实现居委全覆盖。

徐汇区以“邻里汇”建设为抓手,形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资源分散、服务单一的问题,更好满足区域内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全力打造覆盖全区、分布均衡的家门口的“党群站”“会客厅”“托老所”“便民点”。以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和5分钟居家养老生活圈为半径,累计建成20家街镇邻里汇。

活到老,学到老

从“摇篮”到“拐杖”,徐汇区打造的社区学堂可满足各年龄段、各类群体的教育和学习需求。尤其针对老年群体,徐汇区推出“没有围墙的终身教育”项目,打造开放多元的社区学堂。

每天早上,家住漕河泾的李阿婆用支付宝付费买早点。李阿婆说:“用手机支付真是方便,这项技巧,就是在漕河泾街道社区学校学的!”

老年人记忆差、忘性大,因此,社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智能手机应用课程,让老年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数智赋能“有温度的徐汇”

社会救助如何更精准地定位真正需要帮扶的社区对象?

困难群众会不会找不到求助的路径与政策?

总感觉还有一些需要帮扶的群众不在视野里。

就社会救助而言,传统救助模式的“顽疾”在新的精细化救助需求面前显得尤为“格格不入”,如何有效增强社会救助综合效能,成为摆在徐汇区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徐汇区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创新,依托区级“一网统管”平台,精心打造精准救助场景,坚持从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精准发现救助对象、多部门综合帮扶、提升救助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形成“一网统管+精准救助”模式。

以公安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测绘院GIS地图为最底层数据,叠加民政、人社、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房管、卫健、司法等14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业务条线数据约2300余万条,形成了大民生数据池。通过社区建档、家庭画像、个人服务等三个维度,为社区、居民和家庭建档立卡,形成了47项个人和家庭属性标签,全域展示辖区民生基本体征。

在新时代,个性化、有温度的城市治理背后,是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撑。让人力跟着算力转,是大数据赋能社会精准救助的重要理念。依托大数据思维找到那些“沉默的少数”,真正做到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

志愿联盟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志愿服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同时,更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影响群众,推动着基层社区共享共治的理念不断走向深入。

凌云街道417社区是包含凌云新村、梅苑一居委、梅苑二居委等3个居民区7个居民小区的街区,小区异质性强、物质设施陈旧、公共空间分散、房屋产权复杂、物业服务欠缺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生活在此的居民群众。近年来,街道不但对街区进行了空间层面的更新重塑,更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作用,成立“417志愿服务联盟”,撬动社区治理软实力不断提升,完成向开放共享的融合型街区的“华丽转身”。

从普通居民到公租房群体,从个体志愿到校社联动,“417志愿服务联盟”吸引了居民区、业委会、物业、直属单位和区域单位的志愿者,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建立居委会基层管理、弄管会议事自治、物业专业服务、区域单位助力的“四方联动”社区治理运行模式。

联盟结合社区自身优势和工作实际,从社区居民需求出发,不断开展常态化、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并通过搭建社区议事平台及机制,引导广大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反客为主”,迈出“小家”、走进“大家”,为助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上一篇: 江苏新吴东塘街村:“党建+”模式赋能 打造文明新农村
下一篇: 补齐社区志愿服务短板 为基层社会治理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