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两代创客接力 肥东杭椒全国“开花”

喜爱“杭椒牛柳”这道名菜的“吃货”们一定对杭椒不陌生。21世纪80年代由杭州一家农业科研机构培育的“杭椒”,如今被誉为辣椒中的“白月光”,价格是普通辣椒的两倍。如今,距离杭州400多公里的安徽省肥东县已然成为全国三大杭椒生产基地之一。肥东人是杭椒产业的推广带头人,从南到北,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河北、湖北等地成立合作基地,扩大了杭椒的覆盖面和上市期,让消费者“一年到头都能吃上杭椒”。

回望肥东杭椒产业的发展史,以张士建、张虎父子为代表的两代创业者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接续奋斗让肥东杭椒火遍全国。

穷则思变,民族乡试种“杭椒”

长江、淮河从安徽穿过,造就了绵亘千里的江淮分水岭这一特殊地貌,“雨停水走,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对粮食生产非常不利。肥东县牌坊乡便是处于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合肥市唯一的民族乡和安徽省唯一的多民族乡。

21世纪90年代,肥东县牌坊乡机构刚成立,为斩断“穷根”,乡里的领导班子经过思考,决定发展副业。时任三王村村长的张士建正值壮年,他带头联合白和俊、白和高等回族农民,共同种植大棚蔬菜。

“刚开始建的是竹弓大棚,栽种大红椒、西红柿等蔬菜。”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技术等原因,辛苦几个月,结果却一场空,这也成了村民口中的“笑话”。

乡政府决定派出考察团,赴安徽和县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那里上千亩连片的大棚蔬菜,当时就让父亲感到非常震撼,心里很羡慕。”肥东县荣建杭椒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虎说。

回来后,靠着“政府帮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拿一点”筹集的资金,在政府从和县聘请的技术员李光荣的指导下,张士建等人筹建的50多亩蔬菜钢架大棚拔地而起。

第一年,两季蔬菜亩产值达8000元。第二年,蔬菜种植户迅速增加,大棚面积增加到100亩。此时,在李光荣的建议下,张士建等人开始试种杭椒,第一年杭椒种植面积仅有十几亩,亩产5000斤左右,单价却卖到5元一斤,一亩地一季净赚8000多元。

杭椒一下子成了“香饽饽”。2002年,在政府“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政策的支持下,张士建等人成立了三王村蔬菜种植基地。此后,不少外地种植大户和群众纷纷在牌坊乡种植杭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直线上升。但随之而来的市场迅速饱和,销路问题越发凸显。

“最便宜时,0.5元一斤都没有人要,眼睁睁地看着它烂在棚里。”据张虎回忆,肥东杭椒遭遇销售困境,一些种植户只能退出市场。张士建却带着杭椒开始跑全国市场,靠着一颗诚心、一双勤足,挤进了北京、南京、杭州、武汉等大城市的市场。

三王村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迅速增至1000亩,年种植收入达700多万元。全乡杭椒大棚种植面积近6000亩,年产值两亿多元。市场有了,运输难题、仓储保鲜难题、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又接踵而至。

2011年5月,53岁的张士建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床上。“父亲突然病倒,对杭椒蔬菜种植户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产品滞销,大棚内杂草丛生,一派萧条景象,与棚外绿油油的水稻形成鲜明对比。”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张虎心如刀绞。

彼时的张虎已事业有成,在省城合肥成立了一家绿化园林公司,专门承包市政绿化,资产已达到5000万元。“我知道父亲心中放不下他的杭椒和‘老战友’。”张虎决心回家种地,继承父亲的事业。

2011年年底,他瞒着妻子,不顾朋友和客户的挽留,卖掉了公司,带着资金回乡,流转土地1500亩建大棚,和父亲的“老战友”们一道种植杭椒。

科学种植,创二代“接棒”

初涉农业,张虎种的杭椒产量低、品相差,售价上不去,年仅27岁的他被现实狠狠地敲了一棒。

和父亲一样向来不服输的张虎自学电脑,查阅资料,抽空就去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省农业大学、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系统地学技术,并与杭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肥东县杭椒种植试验基地。

一次次试种,从杭椒2#、3#、4#……到杭椒12#,从口感品质到产量,张虎在专家的指导下,终于找到了适合肥东土壤、气候的杭椒品种——杭椒12#、早秀及皖椒109#,亩产量达到6000斤左右。

鉴于传统的杭椒种植方式成本高、产量低,张虎开始探索科学种植方式。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合作,他将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和物理防控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创新实现了杭椒绿色种植集成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升了品质。

此外,他在基地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仓储冷库,实现了“错峰”销售、冷链运输,既延长杭椒的销售时间,又稳定了杭椒的市场价格。自此,肥东杭椒开始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模式。

独木难成林,杭椒种植需要规模效应。张虎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和杭州市农业研究科学院的专家成立专家组,对广大社员和农户免费进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目前利用杭椒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多达数千户,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种植技术标准要求。

2020年,张虎经营的肥东荣建杭椒种植基地被授予“安徽省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肥东杭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正式升格为“国字号”品牌,开始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复制”基地,杭椒全国“开花”

肥东杭椒一年产两季,春季杭椒3月栽种,4月底上市,7月下市;秋季杭椒8月栽种,9月底上市,元旦下市。因此,张虎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延长产业链,实现杭椒全年不断货,稳定供应市场。”

2016年,张虎开始在河北张家口、湖北恩施、宜昌等地推广杭椒,“免费为农户提供杭椒苗和技术指导,还和他们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当年在河北涿鹿县、蔚县两地,大约有三四十户村民同意试种杭椒,面积大约有400亩。张虎在那边住了三四个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7月杭椒上市,亩产6000斤,张虎按照1.5元每斤的保护价收购,一亩地产值达8000元。

“第二年,就有大约100户村民参与种植,面积达到一两千亩。”张虎安排了一名技术人员驻扎在这里,继续进行技术指导。“在我们的推动下,现在河北省种植杭椒非常普遍。”张虎自信地说。

带着河北的成功经验,张虎随后又在湖北、河南等地“复制”肥东杭椒合作基地。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小仝庄村,双方成立了河南新康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1000多亩,主要种植杭椒、羊角椒、小米椒、线椒等,有力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张虎则以“合作社+基地+订单+种植”模式,蹚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新路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后来很多人通过朋友介绍或互联网主动联系,种植我们的杭椒,并由我们进行收购。”截至目前,张虎在全国的杭椒合作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万多亩。

“收购这么多的杭椒,就不担心销售吗?”问及这个问题,张虎笑答:“我们的杭椒不仅不愁卖,反而比市场上其他品牌的杭椒每斤单价高出0.2元。”

“第一,我们的杭椒是老牌子、产品质量有保证,老百姓都认可;第二,我们全年都有货,产品供应稳定;第三,我们借助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式的销售。”张虎介绍,肥东杭椒线上进驻了电商平台,线下也进入了全国各地批发市场、连锁酒店和商超。

“这就是我们发货用的杭椒包装盒,全国各大合作基地的杭椒都用这个统一包装。”张虎指着印有肥东荣建杭椒Logo的包装箱说。

创客“抱团”,打造全产业链

与荣建杭椒专业合作社直线距离仅1公里,是肥东县真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融合杭椒育苗、生产、销售于一体。合作社负责人李忠飞正守在智慧物联网信息中心的大屏幕前,了解各个大棚内杭椒的长势。合作社3万多平方米的玻璃温控大棚整齐排列,十分壮观,棚内一株株椒苗长势喜人。

张虎的创业经历无形中影响了原本在外打拼的70后李忠飞,10年前他也选择回乡发展蔬菜产业,主打产品也是杭椒。目前,合作社占地400多亩,建设连栋温控大棚15.7万多平方米,钢架大棚180多亩,年产各类蔬菜1600多吨,育杭椒苗2000多万株,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

在张虎、李忠飞等一批本土创业青年的带动下,肥东县从事杭椒种植的农业企业已有60多家,棚室栽培面积6万多亩,年产量达12万吨,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近15亿元,带动脱贫户400多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近年来,肥东县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再调整,大力发展以杭椒为主的多种蔬菜生产大棚、温室等设施农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物联网种植,在销售渠道和运输环节上,推行“产销一体化”,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利用县商务局的‘电商直播+基地直供’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造肥东杭椒的品牌体系,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现年35岁的张虎表示,今后将大力发展辣椒深加工产业,形成涵盖育种育苗、种植、食品加工、产品营销、物流运输、会展经济等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上一篇:贵州余庆:椪柑喜获丰收
下一篇:广东大埔: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