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提升幸福指数 精准关爱困难群众 ——成都市构建“大救助”格局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积极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工作,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推动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大救助”格局,取得了积极成效。

完善政策体系,织密关心关爱网

成都市从实际出发,围绕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服务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形成较为系统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服务管理规范。2021年8月,成都市民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径和方向。该方案提出“救人+助人+社会参与”的救助理念,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精准识别有救助需求的特殊困难群众,改革兜底保障措施,推行精准救助,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强化主动发现机制作用,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摸排,切实摸清特殊困难群众底数,做好动态监测,扩大救助帮扶覆盖面。强化预警监测机制作用,提升救助帮扶快速反应能力。提档升级现有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建成覆盖全市、统筹城乡、分层分类、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定期更新的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综合评估,准确识别特殊困难群众需求,积极链接各类资源,快速回应群众期盼。强化快速处置服务机制作用,精准实施分类兜底救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落实救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通过统筹各方资源,成都市各级民政部门汇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社会融入等关心关爱服务,建立起“政策找人”“资源找准人”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实现了救助政策“兜住底”、专业社工“兜准底”、公益慈善“兜好底”,推动形成了关心关爱全覆盖的“大救助”格局。

聚焦精准救助,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成都市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根据特殊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推动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成都市相继印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等文件,完善兜底型、支出型、急难型救助,拓展救助保障覆盖面。探索建立特殊困难群众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设置年龄、教育状况、健康状况、就业状况等指标,综合分析救助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提升精准识别、预警监测能力。

为了提高救助帮扶服务内容与特殊困难群众需求的匹配度,成都市民政局积极变革救助方式,指导市关爱援助中心打造救助服务品牌,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帮扶。

“关爱随行”心理援助行动,为特殊困难群众制订个性化关心关爱方案,提供“人心暖心”全天候、零距离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缓解服务对象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目前,“关爱随行”心理援助行动已经在11个县(市、区)开展,400余名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参与其中,链接社会各方资源帮助特殊困难群众疏导情绪,累计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4900余次、线下心理咨询服务800余次。

“居家服务专项行动”在16个县(市、区)开展,主要涉及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乐学空间打造、旧房翻新等内容,诸多企业、爱心人士和专业从业人员志愿参与,近500个困难家庭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关爱随行”心理援助行动、“居家服务专项行动”正逐步向全市推广。市民政局将继续指导市关爱援助中心创建救助服务项目,提升民政救助服务品牌影响力。

抓好试点示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成都市民政局等7部门下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后,市民政局指导一批区(县)开展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地落实,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在全市展开。

温江区以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为抓手,为有救助需求的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精准救助帮扶,以致困关键性指标数据建模,线上线下覆盖各类困难群众,通过“一门式受理”,确保主动发现与信息采集同步、定期巡查与动态更新同步、需求评估与分类推送同步、资源配置与服务绩效同步,化数据为资源,变资源为优势,实现“一网统管+精准救助”。

双流区打造社会救助、关爱援助、公益慈善“三位一体”模式,引入专业社工服务,牢牢牵住“服务困难群众”这个“牛鼻子”,凝聚更多的救助资源,筑牢兜底保障网。

新津区强化“党建+社会救助”,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及议事会作用,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等有机融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郫都区对特殊困难群众开展了3996次需求评估,制订了2358份精准援助方案,涉及家居改造、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援助、困境儿童援助、困境老人援助等23项特色救助服务项目。

上一篇:传递家的温暖 照亮心灵归途 ——湖南建立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康复与关爱服务体系
下一篇:巧手无声传递大爱 浙江“妈妈”为聋哑学员编织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