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发电路灯,一片片挂满果实的柑橘林,一幅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画卷。这,就是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茶竹村的新貌。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茶竹村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驻村工作队队员勤走访、干实事,通过建强党组织、壮大村集体产业,让全村93户、293名贫困户稳定脱贫,全村迈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一户人家的新生活
2月初的茶竹村依然白雪皑皑,村民王开友一早便出门清扫公路,虽然天气寒冷,但他的心里却非常暖和。
王开友的妻子患有智力障碍,3个孩子都在读书。3年前,家里的顶梁柱王开友因车祸腰腿受伤落下病根,只能靠打零工养家糊口,他家被纳入贫困户范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一直找不到活儿干,村里就给他安排了清扫保洁的公益岗位,每月有500元收入。给他妻子安排了疫情防控公益岗位,每月有300元收入。“村里给我们安排的活儿,我们一定做好。”
王开友清扫完公路后,接着又去给家里的3亩柑橘树苗施肥。
一年多前,王开友种植了3亩柑橘树、1亩多李子树。他悉心管护,柑橘树生长良好,预计今年底就能挂果。
“前几天,我刚卖了一头猪,有几千元的收入,现在还留了一头母猪等待下崽。去年,政府还给了产业补贴1500元,加上我们一家5口的低保金,算下来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王开友满意地说。
这是茶竹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因人、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让脱贫户走向产业发展致富之路的一个缩影。
一个村庄的新面貌
“刚来村里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基础设施差,没有路灯,村办公室设施破旧。”茶竹村第一书记周庆介绍,受各种因素影响,茶竹村虽然离赵家街道只有半小时车程,但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
茶竹村驻村工作队入村后,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帮助茶竹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96盏,硬化公路,新修机耕道,整治泥结石道路,新建蓄水池等,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
“冬天天黑得早,以前外面黑漆漆的,只能早早就上床睡觉。自从安装了路灯后,村里的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家住公路边上的村民杨永池说。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季节性缺水等问题,为群众创造了舒适的居住和出行环境。”周庆说。
产业带动的新发展
“产业兴,百姓富。”茶竹村驻村工作队多次会同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召开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模式和管护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茶竹村种植有1140亩柑橘、李子,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管护。该村还聘请区农业农村委和赵家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培训,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除草和统一销售。
“我们村在低海拔地区种植柑橘,高海拔地区种植李子,今年全村有200亩柑橘挂果,大约能产10万斤柑橘,可以为村民增收30万元。”周庆说。
2020年初,茶竹村争取区水利局资金900多万元,联合帽合村共同打造了1500亩晚熟青脆李果园,其中茶竹村占500亩。
在海拔较高的茶竹村8组,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正冒着风雪,在果园里验收新硬化的生产便道。
“我们争取区农业农村委项目资金11万元,硬化了果园生产便道900米。这些天,我们采购的优质晚熟青脆李子苗也要进行栽种了。打造果园种植业,能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茶竹村依靠产业振兴乡村。”周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