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浙江乡村奔“富”记:把生活过成“田园牧歌”

远处青山起伏,近处溪水潺潺,白墙黑瓦的浙东民居屋舍俨然;田野间,瓜果飘香,村子里,梁弄大糕热气腾腾……盛夏,走进浙江省宁波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只见乡村生机盎然,处处皆画卷。

了解一个全面、立体、鲜活的小康中国,乡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越来越多的乡村凭借“美丽经济”绽放“旅游花”,越来越多的“老农”变成“老板”,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不少地方已成现实。

这种乡村的“烟火气”回归并非一蹴而就。地处革命老区的横坎头村就是其中的励志代表,该村党委书记黄科威以“爬坡过坎”总结这些年村庄的发展。

一组数据,可见该村之蝶变:2003年以前,地处革命老区的横坎头村村集体仍有4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负债,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而2020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10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0228元。

“首道坎就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03年,农技专家告诉我们村里适合种植樱桃,村干部带头种起了70多亩樱桃,三年成果时,漫山樱桃挂枝头,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每亩收益超过1万元。”黄科威说,成功试水吸引了村民们的加入,如今村里的樱桃种植面积达800多亩,还相继引进了蓝莓、桑葚等特色小水果,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红乡”。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在村民黄旭东眼里,家乡一直在越变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他也于两年前回乡发展,共享乡村发展的新机遇。“村民以前只能靠种水稻和打零工赚钱,现在种小水果每年增收七八万元。加上村里红火的红色旅游,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获得感成为观察浙江乡村小康的“晴雨表”。面露喜色的还有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龙鳞坝边的村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当地带来了景美民富的民生图景。

8月,绿水青山间的龙鳞坝迎来人气最旺之时。不少游客挽起裤腿,下水嬉戏。“现在村里热闹多了,看到游客玩得高兴我也高兴。”71岁的童金玉家在坝边不足100米,龙鳞坝成为热门休闲地,是他此前不敢想的。其介绍,村里曾为发展经济,沿溪建了硫酸锌厂、造纸厂、镀锌厂,对生态造成了影响。加之村里人兴建土窑,较长一段时间村里看不到蓝天绿水。

顺应百姓呼声,湖源乡近些年大力推进“五水共治”,部分河段属劣五类水质的壶源溪被列入整治目标,当地先后投入近十亿元治水,关停了壶源溪沿岸64家污染企业……

大刀阔斧换来了“绿色回报”,如今依偎当地自然生态,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旺季时,龙鳞坝每个周末的总游客量在5万人次以上。不少村民回到家乡吃上“生态饭”,村里的民宿数量达20家。

放眼浙江,正是一个个如上述一般的乡村奔赴小康,才成就了当下该省城乡之间的“同向发力”。数据显示,去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连续36年居中国各省区首位。

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浙江也在为乡村赋予着更大可能。该省官方提出,未来五年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4.4万元;城乡收入倍差从1.96缩小到1.9以内;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最低收入水平从10万元增到20万元。

上一篇:祁连山下搬出新生活:甘肃民乐让“民乐”
下一篇:河北滦平:发展中药材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