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架空层里的“熟人纽带” —— 龙门锦苑安置小区的治理密码

“现在,我把咱们邻里一起搭的邻里暖心空间交给志愿者团队!”近日,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花龙门社区龙门锦苑小区的架空层前,社区爱心人士冯开祥大哥来到现场,台下二十多位居民代表掌声连片。这场特殊的“空间移交 + 爱心捐赠”"仪式,背后是这个拆迁安置小区从“邻里陌路”到 “共建共享”的治理蝶变。

我们来自天南地北混居拆迁安置小区里的感叹。

龙门锦苑的居民们大多记得,安置初期小区还是另一番模样。作为拆迁安置小区,这里的居民有来自原新苗、金花、花龙门等几个社区,甚至还有簇桥等其它街道社区的居民。居民结构复杂,又历经撤村建居、经社分离等阶段,而今又共同回迁入安置房小区——龙门锦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较大。“以前在老院子里,谁家炖了肉都会给隔壁送一碗;到这儿后,对门住了谁都不晓得”。居民代表道出了不少人的感受,原有熟人社会的纽带被切断,新小区里楼道遇着不打招呼、公共区域堆物没人管的情况成了常态,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时,常听到居民“住得远,不如老地方”的感叹。

院落茶话会上共议事,架空层变身邻里爱心堂。

花龙门社区党委书记程忠彬清楚记得,年初的院落茶话会上,居民提得最多的是缺个能坐下来说话的地方。问题征集清单梳理显示,邻里信任缺失、公共空间不足是制约小区治理的两大核心症结。老年人怕孤单,安置居民盼熟悉,本质上是缺个能重建关系的载体。他说:“社区党委随即牵头召开协调会,联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物业、业委会共同商议,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小区9号楼闲置的架空层上”。

如今走进这个300多㎡的“花绽龙门·爱满邻里”的幸福空间,墙面上还贴着“孝老爱亲”主题的宣传,书架上摆着居民捐赠的书本,靠窗处的乒乓球桌旁总围着老人切磋,最里侧的“五方会商议事角”给小区提供了一个收集民情的议事空间。在这里,也给微网格员们提供了一个服务阵地的空间,大家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意见收集,最终形成问题清单向上反馈,不仅增强了组织引领能力,同时还激发群众参与意识。

熟人纽带志愿连,安置小区小事快办成常态。

空间建好了,更要管得好。龙门锦苑小区通过便民超市的“志愿积分” 机制,发动4位居民组成空间管理志愿者团队,每天轮流负责清扫,现在不仅邻里空间有人管,小区里的事也有人盯了。

从闲置架空层到“熟人纽带”,龙门锦苑的变化是花龙门社区党建引领安置小区治理的缩影。下一步我们要在驿站里开邻里课堂,让老居民教手艺、新邻居学政策。望着邻里空间里说笑的居民,眼里透着期待,当物理空间成为情感纽带,拆迁安置小区的治理难题,正在邻里的笑声里找到破解答案。(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花龙门社区居民委员会)

上一篇:西华师大“诗路同行”实践队与江油文旅局共话文旅发展:在交流中探寻诗城新篇
下一篇:新华社区关工委护航“萌宝”成长!昭君街道“萌宝驿站”揭牌--点亮“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