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楼院作为城市居住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因无物业管理、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结构复杂等问题,成为管理的“老大难”。近年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兰新社区积极探索“党建+服务+自治”的特色路径,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服务为纽带,以居民自治为基础,有效激活了散居楼院的治理活力,实现了从“无人管”到“共同管”、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一、党建引领:织密治理“红色网络”
兰新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社区大党委— 楼院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将党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社区将20栋散居楼院划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组织“双报到”党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工作。建立“1+3”协调议事机制,在两个楼院设立“琐事议事厅”,累计解决物业服务热点问题32件。社区则通过“集、判、商、跟”四步工作法,组建党员调研小组摸排问题,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提议者”。
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尤为突出。兰新社区推行“执行党小组”制度,发动党员担任楼栋长或志愿者,参与纠纷调解、卫生监督等事务,成为散居楼院管理的“润滑剂”。兰新社区居监会赵主任带领党员志愿者协调上下水管阻塞问题、化解家庭矛盾,用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连心桥”。
二、精准服务:激活民生“幸福细胞”
针对散居楼院基础设施老化、服务缺失等痛点,兰新社区打造“热心阳关会客厅”,整合10多家社会组织资源,提供义剪、义诊、政策咨询等多元化服务,累计解决群众诉求80余件,居民满意度达100%。社区通过“党建+物业”模式,成立红色物业联合党支部,在散居楼院安装电子门禁、规划停车位20余处,并在土地拆迁整治区建成篮球场、健身步道、儿童活动区域等公共空间,彻底改变散居楼院“脏乱差”面貌。
环境卫生整治是服务重点。社区组建一支专业环卫队伍,将18栋散居楼院纳入统一保洁标范围,从楼道清扫,到垃圾清运,累计清理垃圾8吨,同时建立“网格员+共驻共建单位”包挂机制,实现卫生管理常态化,利用每周五时间,志愿者对散居楼院卫生进行彻底清扫。
三、居民自治:培育治理 “内生动力”
兰新社区通过搭建议事平台、完善自治机制,激发居民主体意识。社区创新“口袋公园议事长廊”,召开协商会议5次,收集意见30余条,解决下水道堵塞、楼道玻璃等问题10余件。同时在社区阵地打造矛盾纠纷调解室,让居民将自己的烦心事、闹心事都摆在台面上敞开来谈,将居民群众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自治组织的培育是关键。兰新社区成立自管委员会,制定自治公约,组织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开展义务维修、巡逻等服务,累计调处矛盾纠纷30余起,调处成功率100%。
玉门市兰新社区散居楼院从“三无”变为“三有”,乱停乱放问题有效解决,居民活动健身空间大幅拓展;投诉率同比下降55%,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接下来,兰新社区将进一步探索“大物业”管理、“代管员”制度等创新举措,推动治理模式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覆盖”升级,让更多居民共享基层治理现代化成果。
通过党建引领把方向、精准服务聚人心、居民自治增活力,“党建+服务+自治”模式正为散居楼院管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通讯员: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