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探秘珠城新材料青春助力科技兴——槐花队调研蚌埠市居民对新材料玻璃使用意愿度

“这就是世界最薄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拿在手里像蝉翼一样轻薄!”在安徽省蚌埠市中建凯盛—浮法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安徽财经大学槐花队队员杨子穆的惊叹声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2025年7月16日至18日,以孙雯芮为队长,杨子穆、朱玉、薛天、姜广益、张子旭等14名成员组成的槐花队,在指导老师宁倩倩的带领下,聚焦“基于蚌埠市居民对新材料玻璃使用意愿度的调查研究”,走进这座被誉为“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城市,探寻新材料玻璃产业的发展密码。​

蚌埠,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高地,正以新材料产业为引擎加速崛起。恰逢7月16日至18日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此举行,槐花队的调研既贴合产业热点,又聚焦民生需求,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与调研,了解蚌埠新材料玻璃的发展历程、技术成果,以及居民对这些新材料的认知与使用意愿,为产业发展与市场推广提供青年视角。​

7月18日,槐花队的队员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国家玻璃重点实验室。刚进入实验室,琳琅满目的玻璃样品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实验室的王经理热情接待了团队,并受邀为队员们进行深入讲解。“我们实验室研发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目前保持着世界最薄的纪录,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王经理指着展柜中一片几乎透明的玻璃介绍道,“还有这款全球唯一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弯折万次仍能保持性能稳定,未来在柔性屏领域将有广阔应用。”​

在王经理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等展品。当看到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时,学医出身的队员张倩格外关注:“这种玻璃化学稳定性好,能避免药物与包装材料发生反应,对保障药品安全太重要了!”王经理点头回应:“没错,以前这种玻璃主要依赖进口,现在我们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

实验室的另一端,几块看似普通的玻璃引起了队员们的好奇。“这是多晶硅光伏发电玻璃,表面有特殊涂层,能最大限度吸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真正实现‘有光就有电’。”王经理介绍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这类绿色能源材料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队员们还了解到,实验室研发的各类彩色玻璃,不仅色彩绚丽,还具有隔热、隔音等功能,已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物的装饰,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不时提问,详细了解每种新材料玻璃的研发过程、性能特点及应用场景。“一块小小的玻璃,竟然凝聚了这么多高科技!”队员薛天感慨道,“以前只知道蚌埠产玻璃,没想到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实践过程中,槐花队的队员们不仅专注于实验室的技术探访,还围绕“居民使用意愿度”这一核心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计划在后续走访中深入社区、商场,了解普通市民对这些新材料玻璃的认知程度、接受意愿及使用需求。“技术创新最终要服务于生活,我们希望通过调研,架起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队长孙雯芮解释道。​

实践总结会上,指导老师宁倩倩对此次活动给予肯定:“蚌埠的新材料产业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你们的调研既看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也关注到市场需求的导向,这正是‘知行合一’校训的生动体现。”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世界最薄玻璃’已成为蚌埠的金字招牌,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产业的大发展势不可挡。”队员姜广益在实践报告中写道。槐花队的蚌埠之行,不仅让队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前沿科技,更让他们看到了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巨大推动作用。未来,团队将继续整理调研数据,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为蚌埠新材料玻璃产业的推广与应用贡献青年智慧,让更多人了解“珠城制造”的实力与魅力。

 

上一篇:【三下乡】青春伴童行,暖意沁社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筑梦仲夏·童心绽放”实践团赴未央区常青社区开展支教活动纪实
下一篇:北京林业大学“匠心育林智绘西部”实践队赴甘肃夏河开展支教活动播撒梦想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