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藏高原最动人的季节如约而至,青海湖迎来属于他的赛季,湟水河畔的社会实践也正在开展。7月8日,西南财经大学青衿兴农社会实践队以“河湟谷地乡村振兴促实践”为主题,在深入了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加仁村乡村振兴具体发展情况的实践过程过用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对于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2021年,青海被提出“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大要求,这队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来说,为当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而目前民和县也是依靠黄河水系的滋养,形成了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加仁村,青衿兴农实践队采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双轨并行的方式开展调研。调研了解到,当地全膜玉米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最高达750公斤。如此高的粮食产量不仅让多数村民重返家乡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同时也为农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目前加仁村借鉴了新民乡下山村标准化蛋鸡养殖场的养殖经验计划150天内完成标准化蛋鸡舍、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此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蛋鸡养殖产业规模化、模式化发展筑牢根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7月15日,青衿兴农实践队来到民和县别落村,开展问卷调查、村委采访、与孩子们互动、参观奶牛养殖场及探访受灾严重村户等活动,亲身感受别落村灾后建的显著成效与蓬勃活力。
走进别落村,错落有致的新居排列整齐,硬化的村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花草迎风摇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实践队成员在精细化走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当地对于基础设施、就业等方面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随后,我们来到村委会,采访了驻村书记。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别落村灾后重建的历程:“灾害发生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迅速开展重建工作。从选址规划到房屋建设,再到基础设施配套,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 现在为了让村民们稳定增收,村里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奶牛养殖场就是其中之一。
离开村委会实践队在走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群小朋友正在空地上玩耍。看到实践队成员的到来,孩子们热情地围了上来邀请我们一起跳皮筋。看到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村庄上空,让人感受到了灾后重建带来的希望与活力。最后与孩子们一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欢乐的瞬间。
接着,我们在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起参观了村里的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养殖场以前是个人经营,养殖不科学,牛奶和牛肉销量较差,导致收入较低,而现在养殖场作为集体项目受到了政府的关注,牛奶主要供应给周边的乳制品企业,牛肉也有固定的收购厂家,促进了村民的收入。” 看着养殖场良好的运营状况,我们为别落村的产业发展感高兴。
此次青海民和之行,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蓬勃力量。从加仁村的高产玉米田到别落村的灾后新貌,每一处都彰显着发展的活力与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奋进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勇担使命,以青春之我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青衿兴农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