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社会治理攻坚战”目标任务,聚焦机制创新、固本强基、多元协同,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治理先行区建设,不断探索具有江夏特色的城乡融合治理新路径。
一、坚持党建主领,机制创新开新局。
完善机制强统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入全区经济发展大局,明确城市发展“转型年”的主基调和全区社会治理32个相关单位的职责任务,节点化、清单化推进落实,每月调度三张清单(责任清单、履职清单、问题清单),每季度向区委常委会作社会治理攻坚战专项汇报,全区上下形成齐抓共管、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先行先试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群众诉求共性问题专项治理机制,从街道层面着手,率先指导纸坊街道针对三方联动、电梯加装等五类群众诉求反应较大的问题,通过“解剖麻雀式”课题研究,形成“群众出题-一线破题-共同答题”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闭环管理,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实践创新强示范。深入推进“1+2+6+N”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三分治理法”(分区域治理、分类型创建、分层次推进),推动村(社区)问题共商、事务共办、资源共享。江夏区《协商驱动 共同缔造 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荣获2025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作为全省唯一区级单位交流经验;2025年3月,五里界街道“小界豆”工作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经验在《农民日报》刊载;纸坊街道在基层治理领域年度报道影响力出圈,被荆楚网评选为全市“传播力十佳街道”。
二、坚持攻坚主线,固本强基提效能。
优化治理单元。破题超大社区服务难、插花地带村(社区)管理难、超小社区资源整合难等问题,对开发区、纸坊街条件成熟的超大型社区拆分4个、新组建4个,对开发区、金口街、郑店街与纸坊街的插花区域新设立社区3个。提能治理队伍。面向热心群众、居民骨干、专业社工人才、社会工作者等人群公开举荐“幸福生活共创者”治理人才20人,不断充实储备治理人才库,激发治理队伍活力。启动江夏区社区名书记“1+N”组团计划,全区实现8名书记帮带94个社区全覆盖,全区2名社区书记聘为首批“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导师团的实践导师。实施“菁英计划”,分三期开展社区工作者“线上+线下”全覆盖培训,帮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三方联动”等服务群众的专业性方面实现全面提能。做好激励保障。着眼2026年换届工作,按照“按需计取、确保需要、规范使用”原则,参照村副职干部标准落实村党组织带头人助理相关待遇,对回村跟岗锻炼异地工作人员按副职待遇发放半年工资。区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19万元,对治理成效突出的村(社区)进行“以奖代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发展主题,多元协同激活力。
分片联建共建。以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打破社区与社区、村与社区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融合共享。纸坊街道构建“1+3+6+N”治理格局,探索“纸坊八步法”“五全五化”的治理经验在全国两会专刊《大国之基•幸福家园》登载;五里界街划片成立“无界邻里片区”和“花香五里片区”2个大党委,其中“花香五里片区”通过“党建引领+文旅互动+乡村振兴”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赏花经济,2024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6万元,带动农户增收200万元。贯穿协商共治。运用全过程协商议事,推广“四步”工作法,探索“社区牵头-多方参与-居民自治”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治理经验,推进老旧小区新加梯24部。乌龙泉矿社区创新激励机制,激活“五社联动”效能的相关经验被《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五里界锦绣村首创村级党组织主导,开展片区协商,以强村公司为主体,成功打造江夏里文旅小镇,让昔日“空心村”火爆出圈,“五一”期间总接待量超20万人次。关爱凝聚共享。整合文旅、市场监管、总工会等职能部门力量看,开展新兴领域党建暖“新”十大行动,提档升级“骑士驿站”70个,设立“小哥食堂”6个,创建“友好小区”5个、“友好楼宇商圈”5个、“骑手友好街区”1个,招募72名骑手小哥担任“流动网格员”,其中“红骑侠”志愿队队员卢东明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红骑侠”志愿队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治理变量”转变为“治理增量”。(中共江夏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