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1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竹园社区噪音纠纷巧化解 隔音玻璃传递邻里温情

 近日,竹园社区工人路一场因清晨装卸货噪音引发的矛盾纠纷,在社区网格员郑晓娟的暖心调解下迎来圆满结局。蔬菜批发商铺老板主动为居民更换隔音玻璃的善意之举,不仅平息了噪音困扰,更让邻里关系从“对立”走向“互助”,为基层治理增添了一抹温情色彩。

家住工人路116号的邵先生一家长期被楼下蔬菜批发商铺的凌晨作业声困扰。商铺每日清晨四五点装卸货物时,货车轰鸣、货箱碰撞的噪音穿透普通玻璃窗,严重影响了楼上居民的休息,尤其是邵先生年仅6岁的孩子,常因睡眠不足而精神不振,已严重影响了上学的情绪。无奈之下,邵先生拨通市长热线求助。竹园社区网格员郑晓娟接到反馈后迅速行动,当天便前往商铺与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我们凌晨开工是为了保障新鲜蔬菜供应,但确实忽略了邻居们的感受。”商铺老板得知居民诉求后坦言不易。一边是商户维持城市“菜篮子”的经营需求,一边是居民追求安宁生活的合理权益,社区网格员郑晓娟在多次走访中敏锐捕捉到双方诉求的平衡点。他提议从改善隔音条件入手,并尝试主动协助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噪音测试与方案评估。令人感动的是,商铺老板权衡利弊后当场决定自费为邵先生家更换隔音玻璃,承诺“宁可自己多花钱,也要让邻居睡安稳”。

短短几日,崭新的隔音玻璃窗安装完毕。经测试,室内噪音值较之前下降超70%,清晨作业声变得模糊而轻微。“孩子现在能一觉睡到天亮,网格员和商铺老板都特别负责!”邵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商铺老板也感慨道:“远亲不如近邻,互相体谅才能长久。”更令人欣慰的是,这场纠纷的化解催生了意外的温情——邵先生不时给商铺送去自制点心,商铺员工装卸货物时也自觉垫上防震垫、压低交谈声,曾经的矛盾焦点化作邻里互动的纽带。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找到‘最大公约数’。”竹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毕妙表示,此次事件中网格员的快速响应、商户的主动担当、居民的理解包容,共同构成了矛盾纠纷化解的“金钥匙”。目前,社区正着手推广“柔性降噪”经验,计划联合沿街商户设立“静音时段”、优化装卸区域布局,从源头减少扰民隐患,为即将到来的中高考护考积累工作经验。

一场关于噪音的“小题大做”,最终演变为共建和谐社区的生动实践,见证着城市治理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温暖力量。

 

上一篇:对话·基层治理 | 社区治理,人才从哪里来?
下一篇:盐湖公安交警进社区 精准宣传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