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起因
泸县玉蟾街道祥和社区成立于2002年8月,区域面积1.35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4677户23545人,典型的“三多三少”城乡社区,和面对社区治理供给和格局尚未形成等诸多新问题挑战;祥和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创新治理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和粉’成长记”系列活动为载体,营造祥和社区党建引领自治互助型社区服务品牌,通过培育功能性党组织、赋能社区自组织,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促进党员服务、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和社会工作联动发展,增强党员、居民间的互动,搭建居民沟通交流平台,打造党建引领下的自治互助型社区。
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的党员志愿者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阵地共建有参与
社区两委为实现治理主体和参与对象广泛覆盖,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途径和载体,着力打造区域化党建联盟,联动辖区8个党支部,挖掘培育以罗晓玲、唐朝容为代表的28名党员志愿者,新组建1个功能型党支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开展党群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林场小区打造功能型党支部活动室,发挥平台作用,联动辖区工商银行、社区卫生院、社区社会组织一起参与治理行动,慰问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学党史强党性主题讲座和各种普法活动,联动泸县福欣医院、爱尔眼科开展义诊服务,协助慰问高龄老人,小区微治理等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把社区服务送到家门口。
功能性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值班日
(二)公益创投聚众智,机制健全有服务
祥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实际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以“小资金撬动大参与”创投赛来降低居民行动门槛,激发“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的主动性,2023年9月发布共计13个微项目,内容包括安全护学、助老服务、困境人群关爱、小区微治理、社区环境整治、纠纷调解、安全秩序维护等服务,在微项目实施过程中,服务机制比热情更重,通过培训、监督和激励制度保障项目规范运行,使得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区以契合居民需求为目标,凝聚党群力量,唤醒、提升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服务即治理,将公共服务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互助行动,增强社区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自治主体参与和自治,共同缔造社区和谐景。
(三)“和粉”品牌聚共识,邻里互助有延续
社区结合自治互助氛围,设置“和粉公益日”,契合儿童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元旦节、腊八节等传统佳节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娱活动,聚焦“一老一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安全月开展消防安全社区教育,调动了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得社区活动的吸引力增大,让社区里陌生的邻居熟悉了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了起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宣传了社区社会组织理念与作用,招募愿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居民和团体,引导更多居民关注社区发展与建设,共同谱写邻里和谐的动人乐章。
三、成效与反响
注重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代表提供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通过常态化开展12场“和粉”公益日活动、10场志愿服务和13个微创投服务,不仅为社区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社区社会组织综合能力提升、为社区“一老一小”群体提供了有效服务,进一步促进社区邻里关系和谐发展,营造出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通过建设自治互助型社区,社区与县综合联动指挥中心、社区卫生院、工商银行、爱尔眼科诊所、福欣医院、派出所、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多家社企缔结了邻里互助圈,同时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互助服务,包括消防安全培训1场、公益义诊10场、儿童眼科科普活动6次、秩序维护培训2次、手机摄影培训1次等,累计20余次,直接服务居民4200余人,间接服务居民2万余人次;通过党建引领为治理方向,13支社会组织为实施主体,以“和粉”成长记为具体落实,撬动社区多元自治主体开展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达成居民共同认可的社区愿景。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治理之基
党建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基层治理的根基。在祥和社区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创新治理是破局关键
面对社区治理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僵化的治理模式,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贴近居民需求的新方法、新路径。祥和社区在治理实践中,勇于尝试、敢于创新,通过开展微创投项目等方式,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为现代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文化营造是和谐之源
文化是社区发展的软实力,是居民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祥和社区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文化为纽带开展基层治理,既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为社区的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成都为爱比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张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