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书画巨匠、当代大儒。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文史两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中国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顾问和交流大使,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国防大学、南通大学等15所高校的讲席或终身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意大利共和国大将军勋章、国际奥委会主席奖杯、多次荣誉纳税模范称号、民盟杰出盟员称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是享誉海内外兼通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易又博贯中西的学界泰斗,有范门72 贤弟子在文艺界及高教界担负要职,画册、文论皆著作等身,共出版200余部,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60部,《老庄心解》《中国画研究法》被美、英、法、德、意、韩、日、阿拉伯等多国文字翻译发行。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厥功至钜,作品《戴高乐像》《雄风》《百战功高颂赵云》等被总书记亲手礼赠外宾。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2014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建成,2015年斥巨资复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
据荣宝斋估算,几十年来,先生捐赠祖国各地的书画作品价值60多亿元,曾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杨振宁先生评价:范曾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千年事的境界。
人物评价:
范曾书画中常见我国的历史人物,如老子、屈原、魏武、李白、苏轼、王阳明等,那是画家满腔爱国爱民之情的自然流露,也无不兼具着他自身的挚热精神。(吴祖光评)
范曾先生是一棵大木,大木所以葱茏就是因为根系发达,他的根系深深扎在中国厚重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在文艺界和高教界,有范先生这样繁茂的大树矗立是很值得庆幸的。(莫言评)
范曾是一位罕见的天才,他天赋超群,博闻强识,过目成诵,才华横溢;他不仅画画得好,字写得好,而且文学、史学功底深厚,诗歌、散文出类拔萃。(米景扬评)
半生想像灵均,今朝真向图中见。(叶嘉莹评)
中国有过很多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可是能够集三个领域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没有几个人的,今天在座的范曾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清朝的大诗人赵翼曾经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讲起范曾的艺术造诣,我觉得已超过了数百年的衡量,而要达到了杜甫所讲的千年事的境界!(杨振宁评)
范曾老弟笔墨妙用,形具神丰,非一般肖像而言。(蒋兆和评)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作品价格:国画80万每平尺;书法20万每平尺。目前价格最高拍品是范曾先生1997年创作的《八仙图镜心》,在2011年由北京九歌以6900万元拍出。范曾已连续十七年入围胡润中国艺术榜,自2010年起已连续十六年位列榜单前十,2011、2012年曾位列榜首。
重要个展:
1. 董寿平、范曾联展·1979·日本东京
2. 袁运甫、范曾、袁运生回通画展·1980.1·南通
3. 张仃、范曾联展·1980·香港美丽华酒店
4. 范曾庐州行书画展·1980.9·安徽合肥
5. 范曾中国人物画展·1981·日本东京
6. 范曾高岛屋画展·1982·日本东京
7. 范曾西武百货画展·1983·日本东京
8. 范曾画展·1986·中国美术馆、天津博物馆
9. 范曾画展·1987·日本东京、大阪、冈山
10. 现代中国画坛鬼才范曾美术名品展·1989.4·日本丰桥市
11. 莽神州—范曾、宋雨桂、冯大中联展·1989·香港会展中心
12. 范曾作品展·1989·台湾寒舍画廊
13. 范曾、宋文治画展·1990·日本东京
14. 范曾新作画展·1990·新加坡
15. 范曾巴黎新作展·1991·台北新光美术馆
16. 范曾书画展·1996.12·中国深圳美术馆
17. 范曾的艺术世纪大展·献给2000年·1998·香港会展中心
18. 南开大学80周年校庆“范曾画展”·1999年·南开大学
19. 甲申范曾书画展·2004.1·北京荣宝斋
20. 范曾诗书画展·2004.10·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
21. 范曾乙酉新作展·2005.2·北京荣宝斋
22. 范曾丙戌新作展·2006.1·北京荣宝斋
23. 范曾临八大山人作品——尊贤画展·2006.9·江西南昌
24. 范曾丁亥新作展·2007.2·北京荣宝斋
25. 回归与超越——范曾书画作品展·2007.3·北京故宫
26. 范曾先生七十华诞庆贺画展·2007.6·南开大学
27. 范曾戊子迎春画展·2008.2·北京荣宝斋
28. 趋近自然-范曾己丑迎春新作展·2009.1·北京荣宝斋
29. 塞北祥云:范曾诗文书画特展·2009.8·鄂尔多斯市
30. 范曾庚寅新春书画展·2010.1·北京荣宝斋
31. 范曾辛卯年新作画展·2011.1·北京荣宝斋
32. 龙年范曾迎春新作展·2012.1·北京荣宝斋
33. 花都潋滟-范曾2012巴黎画展·2012.7·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34. 二〇一三范曾新春书画展·2013.1·北京荣宝斋
35. 十墨山房藏近代书画名家暨范曾早期作品展·2013.4·南通
36. 范曾先生书画展·2013.10·加拿大埃德蒙顿市
37. 大木葱茏—范曾先生艺文回顾展·2014.1·北京太庙
38. “守成与腾飞”范曾-卡尔多联展·2014.8·国家博物馆
39. 范曾先生艺术成就展·2015.4·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
40.“文明对话”范曾画展·2015.6·意大利罗马独立宫
41.锦文掇英——范曾书法捐赠展·2016.3·国家博物馆
42.当代大儒范曾迎新画展·2016.12·北京荣宝斋
43.高怀云岭——范曾八秩之庆艺文展·2017.7·国家博物馆
44.三绝诗书画—荣宝斋庚子范曾新春展·2020.1·荣宝斋
45.三绝诗书画—荣宝斋辛丑范曾作品展·2021.5·荣宝斋
46.寅虎迎春范曾书画作品、木版水印展·2022.1·荣宝斋
47.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范曾书画特展·2023.1·荣宝斋
48.诗笺宝瑟墨醍醐——范曾龙年新春书画展·2024.2·荣宝斋
49.诗魂书骨新境界——范曾乙巳新春书画展·2025.1·荣宝斋
学术地位:
范曾,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学界泰斗、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政治理论家、外交家、散文家、文人画一代宗师、文艺理论家、学问家、古典文献学家、艺术史论家、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历史学家、经学家、理学家、心学家、玄学家、老庄研究专家、易经学者、宗教学家、批评家、鉴赏家、收藏家、藏书家、杂学家、讲演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楚辞专家、吟诵专家、爱国诗人、词人、赋作家。自评:坐五望六,九死一生;无所不能,有所不为;不争当代,而争千古;每以李白苏轼自比,自诩为世界上最大的画家。
范门72贤:
万俊人、郭长虹、刘波、邵盈午、朱彦民、肖勇、孙景阳、周建忠、周文起、王玉忠、朱军、廖昌永(义子)、赵均、江锦世、安祥祥、施鸿、高海燕、陈正拜、马驰、杨晓刚、朱乐耕、邹玉利、连贯怡、金刚、张淑娴、胡健、张建华、颛孙恩杨、吴国保、陈漫之、郑福田、何奇耶徒、曲健雄、孟祥顺、姜金军、教富斌、赫英海、徐红梅、周兵、宋文京、李军、杨旭、郑庆余、徐水平、杨硌堂、李莉娜、马躏非、白志良、郭建平、刘镪、杨江波、顾海涛、刘华、薛晓源、李静、张旺、范权、丁忠兵、王昌和、李家骝、田卫平、任焕斌、李果、闫勇、李宏禹、吕少英、庄雪阳、宋野岩、牛欣雁、张俊、聂松、姬忠华等。
出版作品:
曾出版有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国学研究等200余部。
《庄子显灵记》《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天与人: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思无邪集》《大丈夫之词》《中国画法研究》《经史漫步》《范曾诗稿》《范曾简墨》《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范曾诗文集》《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论文学》《论画家》《趋近自然》《大木葱茏》《国学开讲》《范曾文论专辑》《祖国·艺术·人生》《范曾自述》《范曾谈艺录》《吟赏风流》《吟赏丹青》《吟赏风雅》《吟赏灵异瑞祥》《吟赏江山胜境》《吟赏神契万类》《范曾急就章》《范曾讲演录》《诗思如泉·范曾书法集》《国故三讲》《范曾所书古诗文》《鲁迅小说插图集》《识得东风》《范曾序跋集》《锦文掇英》《壮岁采风》《高怀云岭》《文明对话》《法乳传灯》《炎黄赋》《联境无邪》《诗意的裁判》《回归与超越》《范曾说十二生肖》《心系人寰》《书道法自然》《文章四家·范曾》《童心可珍》《范曾访谈录》《灵智之果》《光荣的法兰西》《仰瞻烟霞》《范曾读儒》《范曾吟草》《范曾艺术日历》《花都潋滟》《守成与超越》《范曾所书摩崖碑铭集》《大木擎天》《范曾艺文集》《向祖国致敬:中国画十大师精品集》《三绝诗书画》《范曾巴黎新作集》《我与故国六十年》《桑梓情深》《文心可鉴》《智者与儿童》《抱冲斋艺史丛谈》《范曾七绝诗百首》《范曾的艺术-献给2000年》《塞北祥云》《乐也陶陶:范曾寄意紫砂》《杨振宁范曾谈美》等,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60部。
创作特色:
范曾先生是当代国画宗师,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亦颇负盛名。“中国画是诗性的、中国画是书法的、中国画是哲学的”,这是先生绘画的显著特色,是他几十年创作甘苦的体味与总结,也是他为中国画提出的箴言。先生认为,举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先生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般。先生生长于诗人世家,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实的儒、释、道、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
所谓“书法的”,可以宽泛地理解为“笔墨”。先生指出,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如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无以附者也。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以诗为魂,以书为骨,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于中国画起着本根的深刻影响。
范曾先生的作品之所以一次次引起轰动,引发大众共鸣,无不得益于他扎根中国大地对哲学的思辨、对诗性的追逐、对书法的锤炼。但凡有成就的艺术大师,无不是艺术与哲学的高度统一,如果一幅传世佳作,哲学的思辨不能孕育其中,就很难叩击观者的心扉,很难触及大众的精神世界,引起共鸣,也就不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生辉。范曾先生的艺术承载着他一生的修为,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是内蕴充实的显现。“博学慎思”“激浊扬清”“天地立心”“绝圣弃智”“知行合一”等等哲学思想,始终灌注于先生的艺文实践之中。
就中国画的整体效果而言,先生认为,中国画的境界不只是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意蕴风神中,同时也体现在每一笔的点画流美之中。诗性、书法、哲学在中国画上高度统一所构成的气氛,正是东方艺术最可自豪的特色。一个诗思滞塞的人,不会有灵动的情采;而一个用笔羸弱的人,画面也必然缺少凛然的风骨。凛然的风骨和灵动的情采之最深的根源,又在于画家自身崇高的品德和博大的哲学修养。
范曾先生以画名世,认真读他的书、画、诗、文,会感到他在各个方面成就都很大。范曾艺术其实是一个整体,一个具有鲜明中国艺术、东方艺术精神的整体。体现民族创造力和民族精神的中国书画水准的不断提高,亦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范曾先生以自己70来年不懈的艺术追求、坚实的创作实践、丰硕的创造成果以及多方面的伟岸成就为世所瞩目,不仅在中国书画的发展上起着有力的推进作用,而且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积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诗文世家: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独特的家族,他的发展历经明朝中晚期、清朝、民国、当代四个历史时期,累年450载,绵延13代不断。他们或居于庙堂,持守高风峻节,或隐于江湖,挥洒豪诗雄文。家族先后诞生文学家20余人,撰写超过200部著述,创作诗文万余篇,这就是南通范氏诗文世家。
自明代万历年间的第一代诗人范应龙起,南通范氏家族经过第二代范凤翼(范凤翼、范凤彩)、第三代范国禄(范国禄、范国祜)、第四代范遇、第五代范梦熊、第六代范兆虞、第七代范崇简、第八代范持信、第九代范如松、第十代范伯子(范铸、范锺、范铠)、第十一代范罕(范罕、范况、范毓)、第十二代范子愚,到第十三代范曾,世次相续,薪火相传,名家辈出,雅颂不绝。在这十三代爝火不熄、薪传赓续的诗文传承中,大抵形成了三座不世的诗词艺术高峰:其一为史可法所倾慕的“东林眉目”范凤翼;其二为近世雄冠同光诗坛巨擘范伯子(范铸);其三则是被季羡林先生誉之为“国画家、国学家、思想家”的当代书画宗师范曾。这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令人赞叹的文化奇迹。
由范曾先生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共21册),共选录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的21位作者之诗文作品,约400万字,其中诗歌8,491首、联语291副、古文2,152篇、专著5部、信札185封、日记110则;选录南通范氏姻亲11位作者的诗歌2,022首、古文66篇、专著3部、译著2部,共60余万字。另外收录年谱、纪事编年等四部,计70余万字。煌煌赫赫,蔚然壮观。
范氏家族所以能够崛起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文化大族、文学世家,形成一道亮丽的家族文化不朽景观,范氏各代诗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文学成就,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与其家族文化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分不开的,再加上范氏诗人们各自的天赋、意志、毅力、机遇、家学传承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孤傲独标的文化世家昆仑。早年范伯子先生曾编纂《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目录》,范曾先生接踵步尘编纂《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2023年5月,由范晓蕙主持摄制的《国脉家珍》纪录片在央视4套重磅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