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治理路:浙江桐乡运河社区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三重维度
来源:观资本网作者:费珺颜日期:2025年03月20日阅读量:1
在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运河社区的“运河书苑”里,退休教师邢老师正带着社区孩子们诵读《乌镇竹枝词》,阅览室的书柜前年轻人扫码获取“运河书单”,这样的场景勾勒出文化治理的生动图景。当社区治理从矛盾调解转向文化浸润、从物理空间营造转向精神家园构建、从行政推动转向价值引领,运河社区以书香文化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探索出一条“文以载道、化治相融”的治理新路。
运河社区创新打造“十分钟书香生活圈”,将二楼会议室空间改造成“运河书苑”,在口袋公园嵌入“漂流书箱”,把社区长廊变为“典籍文化带”,形成“1个中心书苑+5个网格书屋+N个阅读微空间”的三级体系。这种空间重构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治理逻辑的重构:通过“党建+阅读”共同体建设,将辖区学校、书店、教培机构纳入书香联盟,实现资源互通。社区通过书香资源链接居民家庭,以典籍方法治理基层难题,让治理痛点、难点,有迹可循,有例可举,证明文化空间重构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黏性。
运河社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入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将文化活动作为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通过“运河文化节”“河畔集市”“运河青年说”等一系列文化传播与推介活动,为居民提供精神滋养。举办“运河文化沙龙”、“运河故事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不仅让居民在参与中了解和感受运河的历史魅力,更是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也为书香文化治理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进一步推动了运河文化的传播与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
“运河说事”居民议事会的演变颇具启示:从最初的每个小区寻找5位“关键领袖”,发展成在社区党建引领下,以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党员干部、艺术从业者、居民群众的文化自治网络,衍生出“典籍里的治理智慧”品牌项目。这种嬗变背后是机制创新的力量:社区建立文化公益创投基金,培育出“运河领读者”“古籍修复社”等5个文化自治组织;创新“文化服务官”制度,吸纳非遗传承人、市作协的作家等担任社区文化顾问;构建“阅读—实践—反哺”闭环,将读书会成果转化为《社区文明公约》修订等治理实践,文化志愿者占比达常住人口5%,印证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治理”。
梧桐街道运河社区的实践揭示,文化治理不是风花雪月的装饰工程,而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变革。当社区书苑成为治理创新的策源地,当典籍诵读声化为邻里和谐的润滑剂,当文化认同凝聚成社区共同精神基因,基层治理便实现了从“管人管事”向“化心化行”的质变。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这种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治理创新,不仅为破解“陌生人社会”困境提供方案,更在微观层面诠释着“中国之治”的文化底蕴。正如社区文化墙绘所书:“书香运河遇见未来”,这或许正是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真谛所在。
供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运河社区 卢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