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这颗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明珠,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数智经心・湖韵绘影” 实践团肩负传承家乡文化的使命,深入洪泽湖地区,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探寻水乡韵味,传播湖韵文化。
挖掘文化瑰宝,传承红色基因
(1)洪泽湖博物馆
2025 年 2 月 7 日,实践团成员踏入洪泽湖博物馆。在席馆长的引领下,大家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讲解员刘老师生动地讲述着洪泽湖的形成演变,从地质变迁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让成员们对这片水域的前世今生有了深刻认识。馆内丰富的文物展品和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洪泽湖地区的历史风貌。
在革命文物展区,成员们被深深触动。一幅描绘当地军民奋勇抗击侵略者的历史照片,背后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据记载,在某次战斗中,洪泽湖周边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部队运送物资、传递情报,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文物和故事,彰显了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激发了成员们的爱国情怀。
洪泽湖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不仅展示了本地文化,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和学者。近年来,博物馆接待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极大地提升了洪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水釜城
2 月 8 日,实践团来到水釜城。这座昔日的商贸繁华之都,如今依然保留着众多古建筑。漫步在古街古巷,青砖黛瓦间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实践团成员深入研究水釜城的建筑风格,发现其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既有南方建筑的精巧细腻,又有北方建筑的大气磅礴。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一位老人讲述了曾经水釜城的一场盛大庙会,那时四方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如今,水釜城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传承和创新民俗文化。
(3)洪泽湖大堤
2 月 9 日,实践团来到洪泽湖大堤。在堤上,成员们了解到 “条石砌筑、糯米灰浆” 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不仅坚固耐用,还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据记载,在明朝时期,为了修建大堤,无数工匠耗费了大量心血,历经多年才完成这一伟大工程。
走进洪泽古灌区周桥灌区,成员们看到古老的水利设施仍在发挥作用。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每年为周边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了农作物的丰收。在周桥大塘遗址公园,成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观陈列馆,深入了解了先辈们治水的艰辛历程。这些水利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助力非遗传承,展现青春风采
2 月 10 日,实践团来到洪泽文化中心,拜访洪泽湖渔鼓传承人盛承梅老师。盛老师详细讲解了鱼鼓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原来洪泽湖渔鼓起源于渔民的生产生活,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在表演技巧讲解环节,盛老师亲自示范,成员们认真学习。进行表演,并发布到网络媒体上。这次表演不仅让成员们体验到非遗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洪泽湖渔鼓。
展望未来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2 月 12 日,实践团深入考察阅湖湾。在船厂历史遗址,成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当地老人,还原了船厂的发展历程。曾经,这座船厂为洪泽湖的渔业和运输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船厂面临转型。
在与洪泽湖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贾茹的交流中,成员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比如,结合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开发具有洪泽湖特色的文创产品。贾总对这些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在后续的发展规划中予以考虑。
实践培育新人,使命共同传递
2 月 19 日,实践团在淮安市洪泽第二实验小学进行宣讲。成员们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现场表演渔鼓舞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洪泽湖文化和实践成果。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对洪泽湖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次宣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洪泽湖文化。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为传播洪泽湖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