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政策引领与时代机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一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升级提供了明确指引。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截至2024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养老事业和产业需求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山西省万荣县高村镇乌停村以居家养老服务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乌停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与基础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乌停村位于万荣县高村镇西南,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距万荣县城20公里,临猗县城18公里,运城市区35公里;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毗邻李家大院(3公里)、孤峰山景区(7公里)、后土祠(20公里)等景点。紧邻209国道,距高速路口仅4公里,为吸引周边城镇老年人提供了便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乌停村成为连接城乡、服务周边的重要节点。
(二)坚实的农业产业基础
乌停村农业资源丰富,全村耕地面积7100亩,主导产业为苹果种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老果园2000余亩,三新果园1300余亩,另有桃、李、梨等果树200余亩,红薯500余亩,小麦、玉米及小杂粮2000余亩。村内还发展了规模化养殖业,存栏蛋鸡60000余只,年出栏肉猪5000余头,全部采用生态种植和养殖模式,为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停村通过组建联硕果园,探索出一条个体农户在非土地流转基础上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三)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乌停村是山西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并于2024年升级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精品示范村。村内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养老。村容村貌整洁,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健全,环境卫生与绿化管护机制高效运行,人居环境舒适宜人。
村内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建有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健身中心、乡邻中心、卫生室等,形成了集村务服务、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便民代办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CBD”。标准化卫生室占地面积1500㎡,设有诊疗室、治疗室、药房等6室,配备专职坐诊大夫,能够满足老年人普通就医和日常健康养护需求。
此外,村内还建有规模大、功能全的乡邻中心,乡邻中心总占地面积1000㎡,设有便民服务、图书阅览、数智中心、日间照料、书画室、棋牌室、儿童自习室等7个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二、乌停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
(一)注册田园康养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专业服务平台
乌停村计划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成立“万荣县高村镇乌停村田园康养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营。公司将借鉴“行小美居家养老机构”的成熟管理模式,提供居家照护、护理服务、健康咨询、康复理疗等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确保高标准起步,为来乌停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二)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供全方位支持
乌停村田园康养股份有限公司将依托本村富裕劳动力,组建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队,具体分为助餐组、助医组、助洁组、助浴组、助行组和助急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与支持。服务队成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三)分散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满足个性化需求
乌停村将采取分散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居家养老者由公司统筹安排,分配到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户家中,由农户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关怀,同时由居家养老服务队配合农户提供专业服务。村内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将为居家养老者提供便捷支持。
(四)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乌停村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闲置资源的潜力,通过系统规划和创新利用,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1. 改造闲置房屋,打造养老宜居空间
乌停村现有闲置房屋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些房屋大多为传统农居,经过科学规划和改造升级,可以成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理想场所。具体措施包括:
房屋改造:对闲置房屋进行现代化改造,增设适老化设施,如无障碍通道、防滑地板、扶手、紧急呼叫系统等,确保老年人居住安全。
功能分区:根据老年人需求,将房屋划分为生活区、休闲区、医疗护理区等,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环境优化:结合乡村特色,打造庭院式养老空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让老年人在田园风光中享受晚年生活。
通过盘活闲置房屋,乌停村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还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硬件支持,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 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健康饮食保障
乌停村依托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保障。具体举措包括:
规模化经营:全村土地统一规划,划分为粮食种植区、果蔬种植区、养殖区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生态种植:全部使用农家肥和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杜绝化学农药,确保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品牌化生产:打造“乌停生态”品牌,推出苹果、红薯粉条、柿子醋等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健康膳食:为居家养老者提供定制化膳食服务,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确保饮食健康。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乌停村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健康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 开发农耕体验游,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乌停村充分利用其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开发农耕体验游,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包括:
农耕体验区:规划一块土地,供城市居民认领种植,体验农耕乐趣。居民可以种植蔬菜、果树,养殖鸡鸭等,回城后由村民代为管理。
农家生活体验:提供农家住房,让城市居民体验烧柴火、风箱做饭的传统生活方式,享受地道的田园生活。
农产品推广:通过农耕体验游,推广乌停村的生态农产品,如苹果、红薯粉条、柿子醋等,吸引游客购买,增加村集体收入。
文化融合: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举办农耕文化节、乡村音乐会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提升乌停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开发农耕体验游,乌停村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促进了农业、旅游业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4. 利用人力资源,充实服务队伍
乌停村在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后,富余劳动力成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资源。具体措施包括:
职业培训:对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养老服务技能,如日常照护、健康监测、心理疏导等。
服务队伍组建: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分为助餐组、助医组、助洁组、助浴组、助行组和助急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确保服务质量。
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乌停村不仅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持。
5. 数字化赋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乌停村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具体措施包括:
智慧养老平台: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管理,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化农业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远程医疗:与城市医院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咨询和诊疗服务。
通过数字化赋能,乌停村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为居家养老服务注入了科技活力,实现了传统乡村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总之资源盘活与产业融合是个双赢之路,乌停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硬件支持,还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未来,乌停村将继续深化探索,推动产业融合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三、乌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愿景与政策支持
(一)打造产业融合与乡村新业态的示范村
乌停村以居家养老服务为抓手,推动产业融合与乡村新业态发展的探索,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建议将乌停村列为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新业态培育的试点村,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促进其产业融合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为其他乡村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
建议根据乌停村产业融合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支持其推进数字化建设,包括智慧养老平台、数字化农业管理系统等,以提升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
(三)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可持续发展
建议根据乌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运营情况,特别是服务人数与服务质量,对乌停村田园康养股份有限公司给予适当补贴,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结语:田园康养,让乡村成为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乌停村的探索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宜居、便利、健康、舒适的养老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通过产业融合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乌停村正在打造一种低成本、高质量、亲近自然的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这一实践不仅响应了国家政策号召,也为我国多样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乌停村将继续深化探索,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