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千四万永流芳,口述薪火绽光芒”项目组奔赴南通,探索“四千四万”精神在当地企业的传承与实践,溯源当地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图为项目组在念四总村实地调研合影
循迹启东,解码五金产业崛起密码
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港镇,项目组对“启东电动工具发展的起源地”“小五金的发祥地”——念四总村展开了细致的实地考察。早在20世纪70年代,念四总村便有人投身于诸如修锁配钥匙、修算盘等的小五金修理工作。1978年,村民徐海元敏锐地捕捉到电动工具行业潜在的发展机遇,他带领徐炳昌、徐金狗率先涉足电动工具修理领域,自此拉开了念四总村电动工具修理产业的序幕。在一代又一代念四总村人的不懈努力下,念四总村的小五金产业从最初的零星小铺,逐步构建起了一条涵盖配件生产、整机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由制造向“智”造的华丽转型。如今,其品牌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念四总村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为项目组成员参观电动工具配货厂
村企对谈,细梳四千四万精神脉络
项目组走进念四总村,与村书记周铭军以及启东市豪首金刚石制品厂厂长夏江华、西宁五金修造厂厂长张沛基等民营企业家展开面对面访谈。周铭军强调了“四千四万” 精神对于念四总村的重要性。他指出,“四千四万” 精神融汇了老一辈的创业精神,与村子的发展轨迹紧密相依,为持续前行注入不竭动力。李国新回忆了五金厂从单纯供应配件逐步向自主生产转型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直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中流砥柱的发展历程。这一路,踏遍千山万水寻觅商机,每一步都深深烙印着 “四千四万” 精神印记。夏江华向项目组讲述了自己“背着一背包产品,或者推着小推车,去上海推销”的创业来路。这份“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最好”的坚守,生动地勾勒出民营企业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轨迹,与 “四千四万” 的精神内核深刻呼应。
图为项目组成员参观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园区
图为东成电动工具展示
青史新传,谱奏改革开放奋进旋律
为了更好地挖掘“四千四万”精神的时代内涵,让这一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项目组成员辗转多地,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挖掘、梳理相关历史资料,与众多民营企业创业亲历者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口述史资料。这些史料不仅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全新的视角,更展现了青年一代为“四千四万”精神研究添砖加瓦、助力其在新时代赓续发展的责任担当。此外,项目组依托口述史调研成果开展了一系列的“四千四万”精神宣讲活动,用富有朝气与感染力的青年话语体系,以真人实事的典型案例向大众进行生动传播,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这一精神的魅力与价值,激励新一代创业者传承“四千四万”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张文迪 李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