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01
01
新空间,激发居民参与慈善友邻社区动力
一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利用垭口社区闲置空间, 打造了“亿鑫家园社区慈善中心”、“第三居民小组社区慈善中心”、“垭口社区慈善捐赠点”等慈善友邻新空间。二是建立和完善居民参与机制,通过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民意诉求与反馈机制等,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三是涵养居民的家国情怀。通过引导居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认同,营造浓厚的共治氛围。四是提高居民的个人素质能力。通过运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现代信息化手段组织居民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治理理念、掌握参与技术并进行实际演练,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积极参与、协商共治的好习惯,营造社区人人慈善氛围。
02
立本土,构建“135N”垭口慈善新模式

03
建基金,形成社区慈善运转“永动机”

04
家门口,慈善服务进小区提升群众三感

项目成效
打造新场景,构建社区慈善服务点
深化新模式,形成特色慈善文化环线
项目实施过程中垭口社区通过多次专题会议讨论、实践落实、反复验证,梳理形成契合本社区的“135N”垭口慈善新模式。充分调动基层社会力量,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引导各县级部门、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来参与,增进居民邻里之情,推动邻里互助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最终形成一条特色慈善文化场景环线。
提升治理意识,密织兜底民生服务网系
城乡基层治理的未来发展,必须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方向。推进此次省级特色创优工作,垭口社区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机制,打造新场景,形成新模式,通过立足居民需求,完善政策法规,培育居民的居民意识,激发了居民内生动力,提高了参与积极性,提升了居民社区治理参与能力。
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社区自助自治能力
一垭口社区前期通过实地考察、文件资料整理分析、深入调研,整合辖区资源,结合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梳理了1份社区慈善供需清单;二引进一家专业社工机构,协助设立了社区基金,成立社区慈善积极管理委员会及基金监管会,盘活社区内可利用的慈善公益资源,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培育群众慈善意识,引进或培育多家社区组织运营社区慈善基金,打造多元化主体参与治理的社区公益慈善联盟。三通过组织垭口社区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牵头部门、镇、社区相关人员开展主题培训,学习社区治理前沿理论和经验,培育社区慈善志愿者服务队伍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升垭口社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
项目总结
垭口社区已在慈善、基金、服务等关键领域,初步实现慈善友邻社区体系化智慧化建设,服务设施全面化。经过一年的慈善文化场景打造、体系建设、活动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构建等,已基本完成体系建设、服务搭建、人才培养等工作,在社会价值及理论价值上都有进一步的体现。此外,社区还尤为重视慈善宣传,运用主流媒体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大力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倡导社区居民关心、支持、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营造“人人公益,随手公益”的社区慈善氛围。
未来工作计划
01
巩扩大社区建设参与主体,逐渐向年轻化转变;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社区问题,促进城市社区品质化发展建设固一年来慈善友邻社区建设成果;丰富社区慈善自组织队伍,推动社区治理常态化运行;逐步实现城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02
巩固一年来慈善友邻社区建设成果;丰富社区慈善自组织队伍,推动社区治理常态化运行;逐步实现城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03
深化社区慈善联盟圈层建设发展;继续提高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的能
04
运用数字化管理方式,采用“线上+线下”互补形式,推进城市社区慈善服务进小区,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日常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