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一颗青菜头的“新”路历程

临近春节,眼下正是青菜头收获的季节。记者行走在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只见田间地头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的木架上整齐排列着一串串新收获的青菜头。

二渡村新收获的青菜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二渡村新收获的青菜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随着涪陵榨菜享誉海内外,二渡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青菜头,也被誉为“世界榨菜第一村”。让记者惊讶的是,除了种植规模大,青菜头从种子培育,到种植管理,再到生产加工,竟都能在二渡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完成。

涪陵榨菜已有120余年发展历史。为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这些年,当地围绕榨菜产业的全周期不断求新、求变,让一颗颗青菜头从“新”出发。

农业产业的壮大,离不开种子的改良。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就坐落在二渡村的青菜头种植基地中间。近年来,全国70%以上的青菜头新品种,都出自这里。

科研人员在人工气候室查看青菜头生长情况。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科研人员在人工气候室查看青菜头生长情况。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刚走进渝东南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眼镜镜片上就布满了水汽。记者擦干镜片,发现不大的房间两侧货架上摆满了绿油油的蔬菜。“这是茎瘤芥,也就是俗称的青菜头。”同行的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星星介绍,人工气候室的作用是模拟自然条件,了解新培育品种是否有推广的价值。

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从1959年建所以来,渝东南农科院一直在从事榨菜综合研究。“截至目前,已选育出榨菜新品种17个,其中,常规品种5个,杂交品种12个。”张星星说,如何使青菜头的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好,是新品种选育工作的重心。

当前,涪杂5号和渝早100两个品种应用得最广。“渝早100是去年才开始推广的新品种,具有早熟、自留种方便的特点。”张星星说,青菜头要在冬天种植,是因为青菜头的瘤状茎一般要在15℃以下才会开始膨胀。而渝早100品种,可将温度放宽至17℃左右。

这样一来,以前一些因海拔不满足种植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栽种青菜头了。渝早100一经推出,备受市场青睐。目前,重庆已有近10个区县开始推广,湖北、贵州、四川等地也在积极布局。

奚渝洁(右)在地里收砍青菜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奚渝洁(右)在地里收砍青菜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在涪陵区百胜镇桂花村,42岁的奚渝洁就尝了鲜。去年,她试种了15亩渝早100青菜头。8月底种,11月底开始上市。除了在菜市场销售,她还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售卖,很快就销售一空。“2月底的青菜头才几毛钱一斤,鲜销最多可以卖到5元。”奚渝洁说,今年她还要扩大规模,发动更多的村民种植。

二渡村成片种植的青菜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二渡村成片种植的青菜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种子在变,种植方式也在更新。二渡村种植的主要是涪杂5号品种,用作榨菜的原料。“9月底播种、10月移栽、来年雨水前收砍。”二渡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振说,青菜头在收砍时绝大部分菜叶就地还田,加之稻菜两季轮作肥效互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让二渡村的土地越种越肥。

当前,涪陵还在探索更为低碳高效的种养循环模式——青菜头收砍后,将菜叶加工成饲料喂养黑猪;青菜头栽种前,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生猪排泄物深施于土地中,以有机农家肥代替化学肥料,让耕地肥力、地力得到保护和提升,种出的青菜头产量更高、品质更优。

变化的还有榨菜加工方式。“每年春节,村里就特别热闹。”罗振介绍,热闹的不是拜年,而是收砍青菜头的场面。村民们将青菜头收砍后,一辆辆三轮车会沿着机耕道,来到田间地头。装车、发车,几分钟后,青菜头就到达了涪陵榨菜集团。

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乌江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走进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只见偌大的厂房里,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处处透着现代化气息。清洗、切分、拌料、灌装、灭菌……一个个青菜头在生产线上,迅速被加工成榨菜产品,之后走进千家万户。

1月25日,第六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在渝东南农科院拉开帷幕。“涪陵是榨菜的发源地、原产地。”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在现场表示,依托榨菜产业,漫山遍野的“青疙瘩”变成了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带动涪陵及周边16万农户60余万人增收致富,菜农人均增收超3000元。时至今日,涪陵榨菜已远销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颗颗青菜头从这里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历程。

上一篇:春未到茶已至 云南江城早春茶抢“鲜”开采
下一篇:湖北鲜花俏销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