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征程中,社区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连接居民与这片文化沃土的纽带。今年以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龙山街道生产里社区不断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健全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将舞台搭建到家门口,拓展居民的文化视野,实现文化的真正普及,将文化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温暖家常话 理论在生活中开花结果
今年生产里社区积极探索宣讲新路径,通过建设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引入居民最为关心的议题。我们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内涵。打破传统的说教模式,将政策解读与居民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书面语”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常话”,将“大道理”巧妙转化成富有生活气息的“小故事”。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深度融合,让理论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乐与剧奏响乡村振兴的悠扬旋律
生产里社区成立了喜洋洋乐队和吕剧小剧团,通过音乐和戏曲的形式将热爱唱歌、热爱乐器、热爱传统戏曲的居民聚到一起。每周二、周四的下午,生产里社区的二楼活动室准时响起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不仅是音乐的交响,更是对乡村振兴的一曲赞歌。歌声吹拂着每一位居民的心弦,勾勒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与此同时,吕剧小剧团以吕剧为媒介,将乡村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向居民展示乡村丰富的文化底蕴。乐与剧搭建了乡村振兴的文化桥梁,将抽象的乡村振兴发展政策、理念通过音乐和戏剧的形式呈现在居民眼前,让居民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为社区居民带来娱乐和文化享受的同时,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色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股文化动力。
书香时光 书写乡村振兴文化画卷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文化服务,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型”“学习型”文明社区,切实将图书文化服务下沉,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便民工程,生产里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为依托,以书为媒,开启一场全民阅读的文化之旅,让全民阅读成为乡村文明的靓丽风景,组织“沐浴书香 传承文明”、“阅读丈量世界 书香伴我成长”等多种主题阅读活动,包括文化沙龙、书法展览、阅读分享会等,社区“农家书屋”成为大家分享心得,交流学习的好去处,为居民消暑避夏,补充“精神食粮”,提供家门口的“文化粮仓”。从而让全民阅读活动在社区内扎根,成为连接各年龄层的文化纽带,孩童们在书籍中探索未知,长者们在文字中感悟岁月,助力乡村振兴,在辖区内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文学融入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使社区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更加深融合,通过全民阅读,共同创造一个知识丰富、文化深厚的文明社区。
信用+ 推进移风易俗引领乡村振兴新风
近年来,生产里社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立社区信用体系,围绕治理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将移风易俗工作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机融合起来。
以“信用+”为纽带,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居民通过保持环境卫生、组织志愿服务、参加公益活动等促进文明乡村建设等活动,都能得到相应的信用加分,再通过社区的信用超市以信用券、信用存折、信用徽章等方式,进行各种生活用品兑换,形成信用资源可存贮、可兑换的良性循环。让居民从移风易俗活动的“观赏者”变为“参与者”,不仅激发了移风易俗新活力,也让乡村文化振兴走进社区的每家每户。
指尖非遗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传统手工艺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瑰宝,社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指尖非遗,“纸”为传承”系列手工艺活动,一把剪刀,一张纸,千剪不断,线线相连,培养孩子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让年轻一代能够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既是一次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不同年龄层之间的文化认同。
接下来,生产里社区将进一步提升文化阵地服务水平,紧密结合乡村文化振兴使命,提高服务效能,为居民提供更为充实、更加多元、更具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以更高效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使社区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沿阵地,为居民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体验。(王力、迟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