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农创客:我们是田间地头的“新主角”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浙江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培育了一批有知识、有活力、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农创客。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计培育农创客超5.8万名,带动超80万农民增收致富。农创客已经成了在田间地头“唱大戏”的“新主角”。

这两天,浙江省农博会正在杭州举行。展会中心展区的乡村营商环境板块搭建了“共富市集”,展现了农创客返乡创业创新的新成果以及村美、人和、业兴、共富的新气象。

农博会上搭建起“共富市集”。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农博会上搭建起“共富市集”。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记者来到该展区看到,有许多观众正对着一小筐四色的蚕茧啧啧称奇。“这些蚕茧可不是染色的。我们通过改变蚕的基因,使蚕吐丝结茧时呈现这个颜色。”参展农创客金肖黎介绍。

金肖黎来自嘉兴海宁市周王庙镇,这里是著名的蚕桑之乡,在全国首创了“亩产千斤桑百斤茧”的养蚕技术。“我是土生土长的周王庙人,蚕桑就是我最熟悉的一行。”金肖黎说,因自小就浸润在浓厚的蚕桑文化中,所以毕业之后自己果断回到了家乡投身于这门自己热爱的事业。

金肖黎向记者介绍由蚕茧制作的“丰收图”。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金肖黎向记者介绍由蚕茧制作的“丰收图”。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农创客,关键在“创”。在周王庙镇云龙村,蚕桑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因“创”而大有突破。“养蚕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卖蚕茧,但现在卖的方式变了。”金肖黎向记者展示了特意为此次农博会准备的一份作品——一幅由蚕茧制作的“丰收图”。“我们挑选出了蚕茧中形状大小最合适的,制作出了这幅‘丰收图’。比如这个圆润一些的我们把它当成萝卜;上圆下尖的染成红色当作辣椒。”金肖黎介绍,每一颗蚕茧都没有经过塑形,因此制作出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这颗有着独特造型的双宫茧,因为它结成了心的形状,我们便把它制作成了作品‘中国心’。”在金肖黎的展位上,还展出着许多由蚕茧制作而成的伴手礼——有些被画上图案制作成挂件,有些点缀上饰品作为装饰物……这些独特的做法让一颗蚕茧的价值涨到了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如今,云龙村在应用推广标准化桑园栽培管理和省力化养蚕技术、巩固蚕桑生产基础的同时,研学和文旅也正融入蚕桑农产品,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富裕。“我们以蚕桑产业为特色,盘活村庄资源,打造小云龙蚕桑乐园,做大研学产业,做深做细蚕桑文化。”金肖黎表示,“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能够让村民在蚕桑这一块能够有更多的收入,还能够让蚕桑产业有更好传承。”

在展区里,还专门搭建了李祖村展示平台,展示200余件农产品。位于金华义乌的李祖村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20年来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进农创客金靖带领的“乡遇文旅”团队,整村运营和推广,吸引220名青年返乡创业,形成58个新兴业态组成的农创客集群,带动村民年人均收入超5.2万元。

来自衢州江山的农创客徐欢欢为本地的乌骨鸡作起了推介,“回乡创业是为了重现江山乌骨鸡的辉煌,是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只古老的中华药鸡。”

正是有了这些农创客们的努力,乡村发展才有了更多蓬勃的生机。在本次农博会上,还举行了“农创购”进乡村暨农创臻品推广活动,这标志着“农创购”进乡村行动正式启动。未来,将有更多农创客、农创客销售平台走进田间地头,让“土特产”走出乡村,走进千家万户。“‘农创购’是为农创客、采购平台、商超平台、乡村、农民等牵线搭桥的服务平台,让更多优质的农创客产品被看见,让更多乡村、农民的需求被看见,让更多产销信息被看见,助力农产品销售,携手农民共同富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科技创新赋能希望的田野
下一篇:山东宁津:非遗文化助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