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通过“一种分类细化处置流程、一套平台助力高效处置、一项机制促进部门协调、一个部门负责办理到底、一次例会凝聚优秀经验、一种体系强化工单调度”的“六个一”机制,不断提升百姓诉求办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了“日调度、周研判、月考核分析”的街道工单调度体系,为居民反映的疑难问题根治按下快进键。
一种分类细化处置流程。为了探索诉求高效处理路径,玉桥街道对诉求类型进行细分。在接到诉求问题后,按照诉求办理缓急,将诉求问题划分为三类:即办类、缓办类和解释类。即办类工单包括疫情类、民生类等工单,严守办理时限要求,要求承办部门(社区)立即联系、当天解决、及时回复,确保诉求解决、居民满意。
一套平台助力高效处置。工单派完后,科技力量的支撑让实时关注工单的解决进展成为可能。一方面,玉桥街道依靠日常服务流程,完善办理机制,使诉求办理效能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发挥科技力量对居民诉求解决的“推手”效用。不断创新街道“接诉即办”平台系统应用路径,在确保居民诉求第一时间传达至主责部门与各分管领导前提下,同时保证对诉求持续关注。街道启用“接诉即办”平台系统后,相比原工单传递方式节省近30%的时间,实现了“接诉即办”在线派遣、回复、回访完整网络闭环工作。
一项机制促进部门协调。玉桥街道充分利用各包片领导的职能优势,建立协调机制,加快处置速度。在接诉后,同时派至各主责部门及包片领导,由包片领导实时跟进诉求解决进度,并且在出现分管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协作,但又无法或难以协调时,各包片领导及时会商,妥善推进诉求解决。问题虽小,但牵扯到各个部门。玉桥街道有效利用原有的“包片领导-科室社区”对接机制,包片领导每周进入科室、社区进行调研、座谈,把诉求从居民心中问出来、聊出来,让疑难杂症被消灭在街道范围之内,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一个部门负责办理到底。在分派工单时,紧盯每一件工单,做到一单一档、一类一档,确保工单分派精准高效,避免因派单错误而导致诉求处理滞后。在收到工单后,首接承办的部门(社区)要对工单案件负责到底。对于单个工单需业务部门和社区配合共同解决的问题,实施“一单双派”制度,最大限度地解决居民诉求,让居民满意。同时,玉桥街道注重发挥“一单双派”制与“首接负责”制度的双重效用,逐步摸索出了“1+N”派单模式,即在派单过程中,指定一个主责部门,在需要其他部门协调时,安排一个或多个责任相关部门作为配合部门,保证派单准、接单快。包片领导实时跟进诉求解决进度,确保“首单必接、负责到底”。
一次例会凝聚优秀经验。为及时推广优秀经验,形成可复制的、完整的工作方法,每周开展专题培训会,各社区书记、专干及科室负责人齐聚一堂,针对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先进部门以行之有效的经验,为后进部门打下“预防针”。一方面,减少后进部门的工作压力与阻力;另一方面,先进社区妥善解决居民诉求的方式与态度,也为其他社区顺利开展工作构建良好环境。
一种体系强化工单调度。针对工单总体数量较多,以周为单位进行工单调度,难以解决群众短期需求的情况,玉桥街道在原有的“每周研判、每月考核”的基础上,采取“落实、落细、落地”的工作态度,将周调度升级为每日调度,形成“日调度、周研判、月考核分析”的街道工单调度体系。每日调度会由街道主要领导主持,各主管领导、科室及社区负责人均需参加会议,不仅提升了诉求研判密度,争取居民诉求日清日结,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压力传导效应,同时也形成了街道层面沟通协作的优质平台,避免因缺乏沟通渠道而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
下一步,玉桥街道将继续探索接诉与办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提升“未诉先办”水平,真正做到提前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