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华慈善日”临近,大量公益项目上线—— “理性捐赠”还需解决“评估难题”

9月5日,“中华慈善日”即将到来。近期,“99公益日”“95公益周”等大型互联网慈善募捐活动正在预热,将有大量公益项目登上互联网筹款平台。近年来,慈善捐赠数额不断攀升,公益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据了解,2022年“99公益日”活动期间,有2500个慈善组织的约1万个公益项目与公众见面。与此同时,公众参与捐赠热情也在高涨:近3年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

近年来,随着“理性捐赠”理念的传递,公益项目成效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项目成效与能否获得企业、公众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息息相关。评估是呈现项目成败的重要手段,近年开展的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提出要开展第三方评估,各级政府部门购买社会服务、各地公益创投活动均极为重视评估。因此,对公益项目的评估日趋重要。

早在2015年,民政部即出台《关于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并规范第三方评估发展。近年来,专业评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认为,评估已成为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监督和问责的主要机制,成为促进社会组织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他认为,评估的实践发展需要理论指导和制度规制,应以评估为导向推动社会组织生态系统走向共治之路。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介绍,该基金会从2015年开始推动预算绩效评估实践,通过普及预算知识、开展参与式预算社会试验等,推动全国层面预算绩效评估取得积极进展与成效。“公益组织在项目执行方案的设计之初,就要将长期的追踪评估方案设计好,避免后续追踪过程中缺少数据支撑,同时需重视评估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以支持对获得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工作。”卢迈说。

北京向荣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截至今年4月,共投入超过1700万元,在多个省份的234所农村学校开展项目,惠及71377名孩子。该机构秘书长丁广泉介绍,机构开展业务之初,就引入了评估机构。

丁广泉将项目的成效比喻为“毛玻璃”,他认为基金会在探索过程中,“毛玻璃”是看不清楚的,需要不断擦拭的过程,这就需要对机构和项目进行评估。对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说:“评估就是把项目的价值说清楚,把项目的干预路径理清晰,要把‘毛玻璃’逐渐理清楚。”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也认为,公益组织应将评估作为项目的过程来提高项目的有效性。

当前的公益慈善领域,专业评估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晓青建议,促进公益评估高质量发展,要落实、完善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相关政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鼓励、支持全国和地方行业组织制订相关指南类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培育一批具有整体公信力、专业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研究部主任朱照南表示,公益评估行业系统化发展要以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她呼吁公益机构参与到评估知识体系建设中,该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内容、基础设施、行动网络,还包括人才培养。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陈志强也认为,公益评估目前除了定位偏离、资源不足,还包括人才缺乏的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区主席蒋颖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公益评估能助力公益组织的信用建立,为公众、资方和政府建立信心,但公益评估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空间,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专业评估人才的匮乏。她建议完善和规范公益评估相关机制,通过成立公益评估师协会,建立评估人才执业标准体系,完善关于注册、执业等行业管理制度,规范执业行为。通过开展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教育、举办行业考试及认证等工作,加强行业培育、管理及监督,确保评估师独立、客观、专业、公正地执业。 

上一篇:“水滴弘毅助学金”资助临沂困难学子
下一篇:“把志愿服务的‘种子’带回大凉山” ——“第二届青少年志愿服务艺术展”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