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新泾镇在完成深度城市化进程后,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断创新探索“凝聚力工程”的内涵与外延,在凝聚中砥砺前行,全面推进“绿色新泾、精品小镇、善治社区、乐活家园”建设,点亮新泾之美。
1
用好党建之匙 · 解锁幸福密码
在新泾镇,有这样一个“15分钟—10分钟—5分钟党群服务带”,它就像是一张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的“服务网”,穿针引线织密阵地布局,有效实现由党建服务向党群服务一体化拓展,平台性质由单一平台向多功能平台拓展,立体打造实体站点、项目叠加融合的全覆盖党群服务。
具体来说,就在以新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半径的“15分钟党群服务带”内,通过“三张清单”、区域化党建等平台,形成“初心说”、非遗文化体验等定制版服务项目,配送至各片区及站点,加强精准对接、精准推送、精准服务,成为党群服务“旗舰店”;在“10分钟党群服务带”内,集聚社区公共服务点位,集结成党群服务“联营店”;在“5分钟党群服务带”内,健全社区党群服务站网络,延伸覆盖到临空园区及全镇各居民区、楼宇(园区),建立党群服务“便利店”;深化周家浜水文化带、新泾港沿线等“红色水连廊”,加强党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服务功能。
同时,新泾镇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1+1+N”运行机制,完善镇域、片区、站点三级运行组织构架、责任片区的科学划分,成立党务、教育、活动、综运4个工作组,推进多个中心的党群共同体融合,依托多家党组织引领,实现多项服务资源互联。同时完成中心新址打造,规范升级各党群服务阵地,为推进新泾打造绿色宜居的乐活家园,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阵地支撑。
“在家休息也是一天,出来志愿服务也是一天,虽然辛苦,但是助人为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第一个带头报名参加“顺丰速递”志愿服务队的快递小哥宋师傅这样说道。原来,顺丰小哥们平日里工作风吹日晒,淮阴居民区“暖新巢”驿站为他们提供了“夏季送清凉 冬季送温暖”等暖心服务。在满怀感激感动的同时,几名小哥主动通过淮阴居民区“暖新巢”向居委报到参与社区服务,利用轮班时段化身思想“先锋者”、社区“服务员”、文明“宣传员”,让“双向服务”成为了新常态。
今年,新泾镇围绕“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挖掘整合同仁医院、沿街商户、在职党员等区域化党建资源,并邀请高校专家支持指导,聚焦居民的突出需求,结合仙霞路街区提升项目,从点开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积极探索街区党建融合“自治+共治”的新泾答案。
2
坚持人民导向 · 写好民生答卷
要问现在住在多层老小区的居民最关心什么,加装电梯肯定算一个。“每一台电梯的加装都可以写出独一无二的故事”,这句在新泾镇居民区广为流传的话,反映出小区加梯工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为了让民心工程真正姓“民”,新泾镇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编制加装电梯“一张蓝图”兜底,并创新开展“加装电梯节”,加梯企业齐聚一堂为居民现场答疑解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货比三家。
如今,新泾镇各居民区加装电梯按下了“加速键”,加梯征询、签约、施工、交付等工作有序推进,为居民圆上“加梯梦”。在楼道加梯正式开工的那一刻,许多因年老体迈已经多年不能下楼的悬空老人和家人露出了笑容。从2020年全面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后,新泾镇已有124台加装电梯竣工交付使用,27台正在施工中,还有32台已完成签约待开工。
“阿姨,请问您要办什么事?”“我要换《就医记录册》。”“那请您将办理材料交给现场我们的工作人员,我这边进行资格审核。”不一会儿,家住新泾镇协和家园的陈阿姨就拿到了崭新的《就医记录册》。“便当!真便当!”陈阿姨说,“原本换《就医记录册》,要坐公交车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现在‘脚一抬’来到小区里的服务点,全程10分钟,轻轻松松不费事。”这是新泾镇主动回应社区居民的办事需求,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圆心”,将政务服务向外延伸,形成“4+4+1”格局的“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圈,即以镇域内4个延伸服务点,4个自助终端区及1个商圈服务点,为社区居民缩短办事“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作为首批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新泾镇通过不断叠加工作优势、增加专业助力、统筹社会资金,倾力打造就业创业特色项目——“创赢新泾”,并与区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形成“条块联动、共同创建”的工作机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创赢新泾直播间”直播带货,在“乐业新泾·圆梦空间”培训基地学习职业技能,在“在新泾·创未来”把握创业风向……在党建引领下,新泾镇就业创业服务效能得到发挥,企业凝聚力得到增进,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在全力确保完成市、区民生实事的同时,作为基层的一级政府,多年来新泾镇立足社区实际,呼应百姓需求,每年自主实施一批镇级民心工程,例如组织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施精品小区改造、营造周家浜滨水公共空间、新增社区长者食堂、更新健身器材……着力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推动实现社区居民对高标准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取得新突破。
3
构建绿色家园 · 盘活存量空间
社区微更新,“改”出幸福新生活。即便是如今看来颇具田园牧歌气息的绿八居民区,同样一度为社区设施老旧、公共空间无人问津等问题所困扰。为进一步扮靓家园“面子”,做实惠民“里子”,新泾镇绿八居民区以党建带领社建,以党员带动骨干,重点聚焦社区“微更新”,形成以“家园同心树+七彩集结号+X自治团队”的基层社区治理机制,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携手共建美丽家园。数年时间里,绿八居民区逐步绘就了“童心乐园”“角落庭园”“电梯凌云”“鱼戏碧莲”“老少同乐”“绿乐躬耕”“渔浦唱晚”“爱宠森林”“屋顶花园”“绿屋拢翠”等十处民生设施和人文景观,不仅营造了社区治理的重要功能性景观,更营建了社区群众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休闲的新家园,切切实实把“民生问题”转化为“民生成果”。乐颐生境花园还入选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位于剑河路599弄的常馨生境花园,每到春夏之交,草木丰盛、绿树葱茏,既是社区居民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更是鸟儿们的栖息乐园,吸引了夜鹭、夜莺、喜鹊、白头鹎等多种本土常见鸟类来此寻食饮水、鸣叫嬉戏。志愿者老周的家就在花园边上,除了经常去浇浇水、翻翻土,他还常常带着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聆听自然的声音,发现藏在花园里的小秘密。
“好美啊!”如今,每位走入中泾生境花园的市民,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很难想象,这个彩蝶蹁跹、鸟语花香的生境花园,曾是小区角落的垃圾堆放点。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居委发现此处位于新泾港和午潮港两河交汇处,两面环水且四季阳光充足,最终决定以“与蝴蝶共生”为主题,打造成为拥有“读·生境”“游·生境”“享·生境”三大功能区域的生境花园,为新泾镇再添一幅绿色生态画卷。
推动“边角料”地块“微更新”蝶变,打造具有栖息地功能的生境花园,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碳汇、雨水蓄积、健康疗愈、自然教育”等多重功能。新泾镇的生境花园网络还在不断拓宽,已建成乐颐、常馨、中泾生境花园等三座各具特色的生境花园,另有两座也在建中。
如果说小区“微更新”让“边角料”变身活力地带,那么“美丽街区”的打造,则是移步异景,让美感、质感、获得感有机统一,让转角遇到的不止美好,还有大写的幸福。新泾镇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和特色化,加快推动“三纵三横”美丽街区建设,以绿化、美化、净化为重点,利用分类管理、自治共治等手段,打好“拆、移、改、建”的组合拳,绘出新泾特色的美丽街区新画卷。
率先实施的泉口路(哈密路—平塘路)项目,围绕“健康、运动、和谐、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四季赏、漫步闲、镇中忆、非遗韵、童心趣、水岸秀等六大新景观,与原有的景观融为一体。以“康养融合、功能多样、四季活力”为主题的活力仙西项目也已启动,其中位于仙霞路青溪路口的“一街一品”——“遇见美好共享客厅”已于今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新泾镇携手同仁医院等辖区单位,将原本“油烟扰民、停车乱象、卫生死角”的管理洼地,打造成的一处有烟火气、人情味、艺术范的街角新空间。
新泾镇始终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今年还牵头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及区职能部门、相关企业共同成立区域化党建生态文明专委会,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为新泾百姓打造更加优质的绿色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环境。
4
挖掘人文底蕴· 创新赋能发展
“田野文化”,是新泾镇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诸如西郊农民画、海派撕纸等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的民间艺术,都光荣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泾镇也连续多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近年来,新泾镇大力整合辖区资源,依托新泾镇民间文化艺术展示馆、新泾镇史陈列馆、周浦撷阳文化休闲一条街和绿色新泾微信“田野文化”专栏,开展“今日新泾”田野文化系列活动,积极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组织开展非遗“进小区、进家庭、进军营、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擦亮非遗文化底色,也为居民带来底蕴十足的文化大餐。
端午节前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海派遗产撕纸传承人华兴富来到新泾民间文化艺术展示馆,教大家用彩纸撕出可爱的“粽子宝宝”。台下的学员里,不仅有退休的阿姨,还有刚上幼儿园的孩童;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刚刚扎根新泾的新上海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齐聚一堂,在热闹有爱的氛围中亲手体验和学习了民间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近年来,新泾镇不断创新探索民间文化传承保护长效模式,譬如举办西郊农民画学生创作作品大赛、新泾镇西郊农民画创作大赛等比赛,吸引了全区30多所中小幼学校学生参与,江南丝竹、沪剧等非遗传承项目也在各种展示、展演、交流中继续焕发出活力和风采。现在,“田野文化”已经成为新泾百姓眼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艺术,更有效地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展现了文化凝人、文化育人的无限魅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未来,新泾镇将始终坚持“凝聚力工程”永不过时的精神内核,守正创新、奋勇拼搏,谱写水脉、绿脉、文脉三者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以展现高品位水乡魅力、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引领高水平基层治理、创造高标准美好生活为目标导向,在长宁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的新征程中敢于争先、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