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让爱回家,“520工作法”助流浪人员寻亲团聚

让爱回家,“520工作法”助流浪人员寻亲团聚

520,在这个爱意满满的日子里,市救助管理二站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也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大爱之情,传递到了广东饶平。受助人员小詹在大伙的见证下,与多年未见的家人们团聚在一起。

 

日常勤归纳,提炼工作法

在二站,团聚的故事有很多,但还有很多仍在等待回家的人。

目前,二站滞留的受助人员基本上都反反复复经过了很多轮甄别,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甄别困难户”。“如何为他们找家?”成了二站人日常想的最多的问题。

作为二站甄别业务带头人,多年来祁巍一直秉持工匠精神,紧跟时代、学习拓展、专营打磨,归纳整理工作笔记,最终打破困境,提炼出“520工作法”。

 

520,就是一句“我爱你”

“520”之“5”——望、闻、问、切、断

其中“5”代表“望、闻、问、切、断”,包含口音识别、地域特征鉴别等传统甄别方法。

望:通过观察受助人员仪容仪貌、行为举止、肢体语言等细节,捕捉关键信息。

闻:从其口音方言、谈话语气中初步判断其大致生活的地域范围和生活状况。

问:进行有效启发、引导、询问,力图全面了解受助人员有关情况。

切:细心体察受助人员在上述过程中的变化,认真记录,找出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辨清真伪。

断: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汇总、甄别筛选、集体讨论、分析判断、相互印证,从而发现有效线索。

“520”之“2”——跨省联动、跨界协作

“2”是指“跨省联动”——在全国建立寻亲网络,充分发挥救助管理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互享的平台作用;“跨界协作”——整合媒体及第三方资源,让寻亲信息辐射面更广,形成社会各界合力。

“520”之“0”——与受助人员零距离接触

“0”是指通过与受助人员零距离接触,用“类家庭”的方式和受助人员相处,增强他们对家庭的回忆,学习生活技能、适应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在感受爱中传递爱。

将对受助人员了解的深度与社会各界合作的广度以及作为民政人的温度,用爱的方式相连,这就是“520工作法”的初心与基石。

 

融会贯通,运用实践

截至目前,二站通过一法(“520工作法”)、一室(“帮你找到家”工作室)、一队伍(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已成功帮助426个家庭团聚。

 

“5”——天涯与“屋里厢”,只隔一条江

自2013年入站至今,李惠娟已经在二站生活了整整八年,由于她几乎没有语言表述能力,突击队员们在甄别之初就将重心放在了“520”甄别法中的“望”、“切”、“断”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工作人员发现她对上海方言特别敏感,结合档案材料显示最初她在上海浦东新区走失,便产生了“也许李奶奶就是上海本地人”的想法。

随即,大家通过对原先收集的碎片化信息再次梳理、分类、排摸,并多次联系浦东相关社区,最终确认了李奶奶的身份。

元宵节当天,队员们一路护送李奶奶回到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的家中。见到哥哥的瞬间,李奶奶瞬间红了眼眶。

 

 “2”——迟来的母亲节

2015年,在外流浪的顾秀珍来到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由于不怎么爱说话,也很少表达,为寻找她的家人增加了不少难度。不过,细心的工作人员还是从只言片语中找到了线索。

除了不断排摸线索,队员们也积极联动各界资源,一起为顾秀珍寻找家人。终于,在缘梦公益及马义民工作室的大力帮助下,今年母亲节前夕,顾秀珍与阔别六年的一双儿女团聚了!

 

“0”——出发,再次见证又一个团圆

六年前,年仅16岁的飞飞和家人在佘山游玩时走失,后被公安机关送至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

这六年,正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期,在救助站里,通过“类家庭”为基础,模拟家庭生活场景、家庭角色扮演、家庭技能学习等活动,帮助飞飞唤醒对家乡的回忆,让他接受了基础认知、音乐疗愈、生活能力等教育,使他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与飞飞的零距离互动,也让他对工作人员产生了信任与依赖,为后续甄别奠定基础。

4月,突击队员们踏上从上海开往天津的列车,飞飞在二站的人生暂告一段落,他也将在家人身边,继续着自己的美好青春。

上一篇: 贵州龙里:欢庆“四月八”
下一篇: 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睦邻小厨,社区里的“五星级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