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多方联动,凝聚合力,上海长宁纵深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宁区不断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注重家庭、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生存、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综合关爱保护大格局,积极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凝聚未保工作合力

横向打造“协同链”。充分发挥未保工作站的枢纽平台作用,盘活资源、多方联动、培育特色。定期与辖区学校、派出所、医疗机构、居委会进行信息和数据交互,完善“家-校-社-医”联动机制。

纵向构建“阵地链”。在实现未保工作站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形成“1+N”未保工作阵地,举“信息汇集共享中心、全面保护促进中心、应急处置协调中心、临时照护兜底中心、社会力量整合中心”五中心之力,打造1个街镇未保工作站,以及困境儿童临时看护点、儿童服务中心、居民区儿童之家、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中小学和幼儿园等N个阵地资源。

系统创建“政策链”。编印《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政策文件汇编》,举办全区优秀未保站和儿童工作者评选活动,区级层面出台《长宁区关于加强专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街道层面形成全市首份《未成年人潜在风险识别清单》。

以心理关爱防范隐患,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形成高效互动机制。建立发现机制,街镇定期维护重点服务对象数据库,及时发现需要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未成年人。建立联动机制,民政、教育、卫健、妇联等单位以未保工作站为枢纽,发现需要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未成年人后,开展“信息共享、方案共商、协同服务”。建立评价机制,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及其家庭进行综合测评,及时发掘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致因,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建立转介机制,整合区卫健委、团区委、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等部门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关爱服务,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未成年人保护立体关爱服务体系;与区检察院建立困境儿童线索双向移送机制。

构建多元服务阵地。推进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未爱小屋”“护苗心屋”街镇全覆盖。通过专业社工驻点服务,对社区、学校、其他未保委成员单位转介的未成年人,评估其心理需求及心理危机状态,针对性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落实专业关爱服务。对家庭发生变故、未成年人受侵害等危机事件,启动联动机制,提供紧急干预服务;通过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社区宣导等形式,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正向心理、自我保护、生命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对于需要医疗卫生机构介入的未成年人,做好全周期的转介服务;开展自闭症相关内容的咨询服务和科普介绍。

以数字赋能创新探索,织密关爱保护网络

深化“政策找人”机制。通过“大数据+铁脚板”,主动发现因经济条件、监护缺失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孩子。认真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工作人员从业查询制度,排摸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存在的风险,主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需要救助等情况。

强化数字平台运用。依托“社区云”大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数据对比,实现未成年人的常态监测、动态管理、快速预警。率先在华阳街道试点“长宁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云”信息管理系统。天山街道在随申办发布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关爱平台”,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帮扶、活动参与、心理评估、活动报名“一键达”直通车;在平台内对未成年人标注“黄、橙、红”三级预警标签260人,根据预警等级提供分层分类的关爱服务。北新泾街道利用科大讯飞外呼系统,定期定向为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提供外呼,询问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累计呼叫3000余次。

以品牌打造契合需求,完善多维保护模式

“物质+精神”综合帮扶。创设“艺术护照”帮扶项目,融合人文关怀、社会融入、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索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到依据需求的长期心理教育的成长保护,以及从临时救助到注重精神救助和全面成长保护的全新关爱方式。项目成立6年来,累计服务困难家庭青少年儿童2万人次,荣获上海民政系统第三届“优秀文化品牌”。困难家庭儿童文化福利补贴每人每年300元。

“本土+创新”贴近需求。创新推出红色教育“童爱”品牌、科学普及“童创”品牌、心理关爱“童心”品牌、自我保护“童剧”品牌、议事参与“童治”品牌等一批贴近未成年人需求的未保工作品牌。

以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融合护“未”工作格局

精铸未保队伍。明确街镇和居民区的工作职责,组织街镇儿童督导员、居民区儿童主任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题培训。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照护儿童等重点未成年人,落实“一人一专班、一人一档案、一人一方案”关爱措施,精准开展走访陪护、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等,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引入社会组织。引入6家专业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和3家儿童康复机构,积极参与未成年人长效关爱保护工作。持续扩大未保“四库”,目前涵盖58名未保专家、98家公益组织、62名爱心律师和137名专业社工。

推动多方参与。吸引企业、个人等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区妇联倡导广大女性参与社区邻里互助,创设“邻家妈妈”志愿服务项目;区关工委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参与未保工作。

上一篇: “微笑比赛”欢乐多
下一篇: 多所中小学多措并举丰富体育教育 让校园体育拥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