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非遗赋能乡村旅游

日前,世界旅游联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收录了50个旅游助力减贫的经典案例,其中就有不少是非遗与旅游的结合。记者梳理《案例》发现,非遗+旅游成为多地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坚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赋能乡村旅游,多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减贫振兴之路。

融合发展

近年来,非遗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尤其是在乡村,非遗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吸引物。记者发现,非遗+节庆、非遗+演绎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入选《案例》的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山重村历史厚重,该村以百年古民居、薛氏家庙、千年古樟民俗广场等独具乡村野趣的原生态历史文化遗存作为核心景区,大力发展非遗民俗旅游。每年正月初八举行千年“猪王争霸赛”,配套木偶戏、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平日里举办的摄影比赛、果蔬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山重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注册了古山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加强乡村旅游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极具体验性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村也入选此次《案例》。老达保村拉祜族文化保留、传承完整,该村充分发挥拉祜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和擅长吉他弹唱的优势,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在村寨内打造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演员均是当地村民,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此外,澜沧县整合各类资金累计1000余万元,完善了村寨游览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通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升改造特色民居,新建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打造拉祜族文化传承馆及拉祜族民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区。

入选《案例》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发掘本地苗族文化,请专业机构将“佩带火枪(获公安特批)”“树葬文化”“镰刀剃头(男孩成人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歌舞,向游客展现岜沙寨独特的文化。通过拢聚非遗传承要素、建设精品民宿,梳理重构村寨景区业态群落、优化提升景区主游线,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打造为地区旅游风景眼。

促进传承

记者发现,从《案例》中的经验来看,各地在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山重村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近年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山重村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保护和修复,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山重村多方筹措资金,修缮文保单位,开办了非遗传习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把山重村列入第一批闽台乡村旅游合作试验基地。山重村委托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和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规划,规划重点突出村庄布局、土地利用和旅游发展的衔接,合理规划乡土文化活动区、古民居游赏区、农具展览区、果园体验区、农耕体验区等功能区,做到“统筹衔接、特色鲜明、注重操作”。

澜沧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云南民族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拉祜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承载地。老达保村通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带领村民组织老达保快乐拉祜原生态实景演出,创作芦笙歌舞系列83套、摆舞系列99套、民间歌曲100余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目前,老达保村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9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人;有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民间文艺表演队(雅厄民间艺术团), 2个民族原生态组合。演艺公司组织的演出,全体村民参与其中,大家都能分享到开展旅游活动带来的实际利益,既提高了村民参与演出、创作的积极性,也为自觉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探索了新的可能。

岜沙村为保护好“最古老苗族分支”的民族习俗,以“公司+党支部 +合作社+贫困户”形式,由贵州神秘从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牵头成立表演合作社,在岜沙村遴选200人进行表演培训,通过歌舞演绎高效推广宣传岜沙苗族文化,打造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生态博物馆”,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探索创新

2020年,老达保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43万元,全村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助推脱贫典范。老达保村现有4家民宿客栈、近10家农家乐,游客欣赏拉祜族歌舞后,还能品尝拉祜烤肉、拉祜包烧鱼,感受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民宿,体验原汁原味的拉祜族生活。2019年老达保景区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

贵州神秘从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积极主导岜沙村景区化建设,2016年至今,该公司拿出门票总收入80%用于旅游开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实现了“村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家家享受旅游红利”,每户年均旅游收入3000元以上;并按照约定的分配模式,从总营收中拨付1606万元给岜沙村集体,实现了“全民参与旅游开发、全民受益旅游从业”的目的。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岜沙村非常注重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或村集体合作,把现有非遗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做精做特做优做细,高效利用好现有资源。产品根据淡旺季不同,实行不同的运营战略:旺季做好农家特色餐饮、乡间住宿及乡村休闲、游玩产品;淡季考虑农村产品供给与城市消费对接,充分利用消费者对天然食材的偏好、手工艺品的特殊情怀,整合农村生态环保的农产品,培育手艺人制作有纪念性有使用价值的工艺品、生活用品,由公司布局进行品牌包装后,实现商品的溢价销售。(张宇)

上一篇:大山深处的羽毛球“娘子军”
下一篇:重庆城口:绿色能源“照亮”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