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这些杨浦力量,让“最美夕阳红”安享“最暖晚年”

这些杨浦力量,让“最美夕阳红”安享“最暖晚年”

中午11点,家住杨浦的李阿婆拿到了骑手王师傅送来的午餐。荤素搭配,咸淡适中,米饭软烂,这个套餐她已经连续吃了一年有余。“饭菜分量足,味道好,每天都准时送上门。我们不用出门‘买汰烧’,大大方便了生活!”全力满足老人的餐食需求,只是杨浦众多为老服务中的“冰山一角”。

1.“一餐一食之暖”

科技加持,风雨无阻日送5000份

中午11点,位于辽源西路上的江浦路街道康善睦邻小厨迎来一天的用餐高峰。喷香酥软的煎带鱼,酸甜可口的糖醋排条,还有冒着热气的红烧鸭腿……不少周边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已习惯来此用餐,并亲切地将其称为“社区大食堂”。

这个夹两根,那个舀一勺,每种菜都尝尝味道,如今,不少睦邻小厨还用上了“打菜神器”,实现“自助称重,按需选用”。“这里的红烧肉,可以只取一块,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吃饭习惯。少量取餐,结算价格也实惠,不浪费食物,不花冤枉钱。”居民林老伯笑着说。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品质养老自然离不开科技的“温暖加持”。送餐上门、“打菜神器”……这些服务都来自杨浦区的一家社会组织——“老友记”。

2017年1月,杨浦区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中心成立,致力于开展科技助老咨询及调研,推进科技助老项目实施及应用。5年来,中心遵循“互联网+”理念,以互联网为平台,累计为长三角12个区、73个街道(镇)提供定制化助老服务。

今年,“老友记”还对现有软件程序和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探索开发出一个集伙食提供、骑手配送、平台研发为一体的为老助餐一站式数智化服务系统,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精准、高效地满足居民的用餐需求。

目前,“老友记”正在为上海5000位老人提供全年无休送餐上门服务。谈及自己的创业初衷时,机构创始人说:“我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后来我高中的时候,奶奶中风了,我却没有能力照顾,觉得很难过。创建这家社会组织正是希望在养老方面做一些努力,让更多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2.“一住一养之暖”

边玩边练,“康复也能如此有趣”

去年初秋,八旬老人冯先生因脑血管意外发生左侧肢体偏瘫,导致左上肢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就在他陷入无奈的时候,从家庭医生口中得知,离家不远的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示范康复中心已投入使用。康复训练事不宜迟,冯先生和他的儿女立即前去咨询。

走进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区域,智能化设备、精密仪器、干净明亮的环境,让他们眼前一亮。

在医生做完一系列评估工作后,把患者信息录入电脑,画面上就会显示一个游戏界面。射击、切水果、俄罗斯方块,每个游戏对应了不同的手部关节运动。冯先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手部全关节的运动训练,“没想到康复锻炼也能如此有趣,每一次游戏结束后通过成绩可以让我清楚地知道有没有进步,在玩乐中让我增强了康复的信心。”除了玩游戏,冯先生还体验了大型康复设备——上肢机器人训练仪器,其女儿表示,这里的仪器很先进,和想象中的康复不太一样,这次选对了。

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专业机构养老。当下,上海已逐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然而,许多家庭面临老人无法下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困扰。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人员基本护理需求,杨浦积极行动,云养老年照护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云养”)应运而生。

“云养”成立于2017年11月,承接杨浦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项目,负责长白、控江、四平、延吉等街道的老年人照护需求初评和复评工作。由于原有评估申报步骤多、程序繁琐,不方便老人申报,“云养”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自主开发了信息化评估系统,简化步骤,提高效率,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上门评估,科学记录老人身体状况。

在评估过程中,“云养”评估人员耐心细致地为老人解读评估政策,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现场采集老人提交的特定疾病、相关个人病史、现场体格检查等信息,以确认递交材料的真实性。为确保评估等级更加科学、客观、公正,“云养”评估人员还从老人自理纬度和疾病纬度出发,综合判断、确定评估等级。

机构负责人表示,“云养”作为一家专业的老年人需求评估机构,必须保证评估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评估结果符合护理照料的实际定位,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得到切实照顾,充分感受到社会温暖与人文关怀。

3.“一存一取之暖”

银龄互助,大胆探索“双向奔赴”

下午两点,长海路社区居民杨蓓芬敲开了邻居顾阿婆的房门。两人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家常,亲如姐妹。

“时间银行”于2020年8月在杨浦启动试点,呼吁年轻人或退休不久的“小老人”走进社区,为“老老人”提供服务。这就相当于将时间“存”入银行,待他们自身也成为高龄老人,就可以将服务时间重新“取”出使用,享受下一批志愿者的服务。七旬老人杨蓓芬正是“时间银行”计划的服务者之一,年逾八旬的顾阿婆,就是她的结对对象。除了平日里的结伴娱乐,一旦顾阿婆有任何身体不适或遇事需要帮助,也会第一时间联系杨蓓芬。

存储时间,银龄互助。这一模式新颖的项目在杨浦推广,由杨浦区民政局牵头,杨浦区老年志愿者协会承办。

杨浦区老年志愿者协会是一家诞生于2010年11月的社会组织,同时负责在辖区内组织老年培训、文体宣传等为老服务,最擅长的就是与老人打交道。承接“时间银行”项目后,协会助力在区级层面设立1个总行,将分散于12个街道内的养老服务志愿者以街道为单位进行整合,设立服务机构,建立志愿者信息绿色档案馆。通过总行、分行、服务机构的分层管理,实现邻里、社区、街道三级网格化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对志愿者团队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不同于传统单向型为老服务模式,“时间银行”更注重双向型服务输出,倡导“以时间换时间,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对接中国银行大数据平台收集数据,整合养老服务志愿资源,创新养老服务与需求对接模式,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低龄老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和有志于公益服务的青年学生等参与养老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

根据聊天慰问、文艺演出、智能设备应用培训、养生讲座等不同类型,时间银行街道分行不间断发布需求,志愿者再通过杨浦区时间银行小程序,查看养老服务需求的发出地址、需求时间、需求类型、需求人数等信息,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

据统计,项目开展至今,累计产生活动需求778次,培训21场次,参与人员达576人,在线注册人数达4195人,入驻团队达16个,参与服务志愿者2102人次,受益人群达33289人次。

上一篇:长沙“芙蓉夜话”“话”出百姓好生活
下一篇:各地举行民俗灯会 流光溢彩庆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