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浦东塘桥街道把更多便利送到居民“散步圈”

“家门口”服务有了“前哨站”!浦东塘桥街道把更多便利送到居民“散步圈”中

2017年,浦东启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在36个街镇全部居村实现“家门口”服务站全覆盖,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塘桥街道,“家门口”服务体系逐步建设的同时,街道也在思考如何让这项贴近群众的服务,距离群众再近一点,他们将着眼点放在小区这一层级。“三口一视界”作为“家门口”服务的“前哨站”由此诞生,小区出入口处的“三口一视界”,作为“安全守护的关口”“社区服务的端口”和“文明示范的窗口”呈现在居民视界中,“家门口”服务被更便利地送进居民“散步圈”。

“家门口”服务的延伸

对于塘桥居民来说,“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带来办事体验的大幅提升,“三口一视界”的建立,则将“家门口”的资源与服务进一步延伸下去,办事更加方便了。

“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建立,从硬件、软件上提升了基层服务效能。原本的居委会、村委会办公室被改造成“家门口”服务站,办公空间改为居民活动空间,并配齐多种智能设备。原本分别负责各自条线的社区工作者,全部成为“全岗通”,通过“首问接待”制度,居民办事效率大为提升,办理居住证、更换医疗记录本等原本必须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的业务,也能在“家门口”服务站办理,为群众带来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服务。

在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塘桥也在用“自选动作”充实“家门口”服务体系。而究竟提供什么服务,则采用了社会组织根据专长提供服务清单,居民区点单选取服务的方式。

“2019年,我参加过街道举办的供需对接会,会上30多个社会组织逐一介绍自己的服务项目,我们这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则根据社区实际需求挑选服务,这些服务最终落地在‘家门口’服务站,也让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从围绕‘职能部门转’的形式,转换成围绕‘居民需求转’,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口一视界”延续了“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并着眼于更贴近居民的位置。“家门口”服务站建设在居委、村委的办公空间,一个居民区辖区内往往有多个小区,其他小区的居民去“家门口”服务站办事,势必要专程跑一趟,而“三口一视界”建设在各个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处,买菜、上班、散步时,顺路便能办好事。

居民身边的宜居安居

建设之初,“三口一视界”的标配是一个接待台、一块信息板与一箱共享物品,用微小而细致的服务提升居民的感受度。与接待台搭配的是“今日我值班”制度,居委、物业、业委会成员轮流值班,记录居民的问题与需求;信息板上分为“回音壁”与“微心愿”两个区域,前者告知各类社区事务的进展,后者实现微心愿发布与认领功能;共享物品许多都是居民捐赠的,大到圆台面,小到口罩、老花镜,随时方便有需要的居民。

而如今,“三口一视界”正在成为“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理念的实践站。例如在南城居民区澳丽花苑小区,“三口一视界”处划分了门岗工作区、便民服务区,原本随意、杂乱的陈设被温馨舒适的简约家具取代,让居民眼前一亮。在硬件提升的同时,“三口一视界”通过制定“五个一”规范标准,也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保安的仪容仪表更整洁了,停车收费更明晰了,便民服务信息也更清楚了。

以“三口一视界”建设为抓手,南城居民区还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与便利度。小区出入口实现“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分流,安装公共视频、智能门禁、车闸道闸等设备,杜绝、化解各类安全隐患;“三口一视界”处新增了所有居民都能使用的卫生间,为不少居民解决燃眉之急。

“每个居民都能感到家园在变美,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也乘热打铁,在‘三口一视界’展示志愿者形象、张贴招募二维码,鼓励更多居民加入到社区自治中。”目前南城居民区馨丁缘、绣球缘、科普园等群文团队人气旺盛,居民对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对社区的认同感也在不断提升。

下一步,塘桥街道将实现“三口一视界”在26个居民区全覆盖,并重点推进香花、塘桥、南泉等8个居民区“三口一视界”建设,研究形成“三口一视界”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考核标准,加大对这项民生工作的总结提炼,进一步完善这一品牌。

 

上一篇: 黄金路社区“牵手增能·院落共治”微创投培训 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篇: 江苏镇江市“三向发力”推进参与式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