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胸怀“国之大者”,守护幸福夕阳红——我国养老服务十年发展综述

人世间,最美不过夕阳红。“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胸怀“国之大者”,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谋划和推进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聚焦解决亿万老年人“急难愁盼”,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供给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发力,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定型,努力让亿万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期待变为现实。

应势而谋,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从2012年年底的1.94亿人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2.67亿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有所养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文件、出席有关会议以及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时,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长远、应势而谋,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出发,相继出台10余项纲领性政策文件,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跟进出台政策文件9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50余项,基本确立以法律规章为纲领、国家政策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养老服务顶层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逐步显现。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上,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有所养”目标,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五方面具体任务,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再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确定为发展目标,一系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重大制度设计,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领航灯。

在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2013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年也被业界称为中国养老服务业“元年”;之后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其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陆续出台,消除“痛点”,疏通“堵点”,对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作出部署,持续推动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为强化统筹协调,经国务院同意,由民政部牵头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汇聚起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系统合力。

在老年人福利和关爱服务方面,民政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相关补贴政策惠及3994.7万名老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因势而动,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城市养老机构“一床难求”,高龄、空巢、留守老年人缺乏日常照料,失能失智老年人缺少专业照护……十年来,我国精准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人民群众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切实满足。

每天上午8点多,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社会福利中心的特困老年人孙玉瑞都会准时到院子里遛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晒太阳。“这里环境好,饭菜都很可口,护理员还每天给检测血糖、血压。”年过八旬的孙玉瑞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针对特困老年人的需求,各级民政部门推行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方式,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实现“应养尽养”。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惠老之举不胜枚举。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大马路社区的长者饭堂,红烧狮子头、土豆焖鸡、老火汤……各种粤式家常菜美味可口,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价格实惠的热乎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以享受上门送餐服务。作为全国203个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市精准聚焦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大力发展了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并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从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到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老年助餐、家庭养老床位、“喘息服务”、农村互助幸福院、适老化改造、关爱探访、“时间银行”等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居家和社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药箱、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和产品不断融入养老服务领域,智慧养老在提高服务效能、增强供给能力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万一遇到紧急情况,电话另一头一定有接线员会帮助我。”在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密三社区袁阿姨家,“一键呼叫”电话机令她感到安心。“一键呼叫”电话机与虹口区为老服务智能平台直接相连,平台可以根据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提供主动关爱服务以及紧急救援、陪诊就医等50余项服务。近几年,上海市通过数字赋能“大城养老”,发布了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促进养老需求和科技深度融合,让老年人尽享智慧养老幸福生活。

上海实践是我国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许多实践探索也在持续推进中。据统计,民政部等部门目前已开展了五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共评选出202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342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86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保洁、精神慰藉、应急处理……老年人多方面需求都能通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跟着老人走;农村失能特困老年人在专业机构获得照护,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智能床垫、智能陪伴机器人、红外感应器等科技产品更多地走进老年人生活,养老更加舒适、方便和智慧,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优化提升。

顺势而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为回应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期待,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有效破解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养老服务正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福山区社会福利中心是烟台市首家公建民营的区级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机构,这里环境优美,老年人可以获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娱休闲等一站式专业服务。

2013年起,我国确定了242家养老机构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与此同时,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社会力量真正激活了养老服务“一池春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十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标准规范、综合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守底线、把关口、出真招,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2017年起,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连续四年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排查整治服务隐患42万余处;2022年起,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促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全面达标;修订《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细化备案、监管、执法等具体措施;印发《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常态化;开展非法集资隐患排查整治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2020年以来,民政部出台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11个,筑牢疫情防线,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

——划清养老服务“基准线”“等级线”。民政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预防老年人跌倒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养老机构划清了服务质量“基准线” “等级线”和“安全线”。

——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引擎。民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修订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将其作为指导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规范养老护理职业行为的依据;研究制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大纲》,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培养培训200万人次养老护理员的目标;通过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强化激励引导,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吸引力,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征途未有穷期,奋斗永不止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将继续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守护夕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夯基垒台,打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让亿万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上一篇:上海:“宝宝屋”助力社区托育服务
下一篇:北京市西城区等42个地区将实施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