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天津静海: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再提升

生产生活环境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如何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根基,让美丽如画的乡村图景能够永在回眸处?静海区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环境整治工作回答这一问,并朝向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扮靓美丽家园

你我皆是“主角”

走进独流镇八堡村,庭院门前昔日堆放的柴垛已不见踪影,整齐的房子、干净的道路,加之空气中弥漫着的花香,让整个村庄生机勃勃。

为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独流镇八堡村“两委”班子通过入户宣讲、“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强化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进一步营造人居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浓厚氛围。

八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洪齐介绍:“针对村内空地、无人居住庭院、田间地头、树林带等易积存垃圾地块,村‘两委’班子动员各方力量进行彻底清理后,划片分配给环卫工人管理。同时,村干部、三级网格员、村民代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层层压实责任。”

据了解,独流镇按照静海区大力推进的农村全域清洁化“百日攻坚”工作要求,针对各村易反弹点位,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全面落实镇、村工作职责,以全域清洁为目标,坚持常态化管理,强化思想引领,不断提升村民自觉意识,努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民群众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格局,为村民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张民彪是八堡村文明实践站的一名志愿者,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然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表率作用,与村民携手维护环境卫生,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随着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思想行为和精神面貌也跟着一起改变,大家都养成了爱干净、爱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静海,像张民彪一样的志愿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地献智献力。

日前,静海区杨成庄乡联合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和静海义工队共同开展《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健步行活动。来自静海义工队和杨成庄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向游客和行人发放宣传资料,劝导不文明行为,并对沿路的垃圾进行清理。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家乡的美丽,也进一步意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倡导文明行为、践行文明条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静海义工队志愿者沈桂珍说。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对《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一次再宣传再推动,也是深化“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一次具体实践。志愿者用行动倡导绿色健康的文明风尚,在实践中激发团结拼搏、乘势而上的干事热情。

垃圾分类

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习惯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施行一年多的时间,为全面有效贯彻落实该《条例》,静海区发动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麻烦您把厨余垃圾投放到这里。”

“请您把电池等有害垃圾挑出来。”

……

在西翟庄镇西翟庄村,作为分类桶站值守人员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付玙璠正在认真查看垃圾分类情况,并逐一指导村民正确投放,通过及时劝阻、正确引导、加强宣传等一系列举措,从源头推进村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不仅要身体力行地做好垃圾分类,更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同时,定期开展入户宣传,组织分类游戏,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一起保护环境、守护家园。”付玙璠说。

据了解,静海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区级统筹、街镇组织、社区(村)推进、物业落实的四级创建单元,建立引导员督导员两支队伍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建立“居民自觉+责任人监督”双模式运行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静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娟娟说:“我们以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和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的垃圾分类模式,推进‘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街镇分类运输、区无害化处理’的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同时,静海区还制定了《静海区生活垃圾分类箱房建设方案》,围绕规范分类运输这一重要环节,本着“物业先行”原则,在静海镇、朝阳街道、华康街道、团泊镇、大邱庄镇等5个乡镇街道的98家物业小区建设完成171座分类箱房。在完善分类收集设施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居民社区环境。

为切实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静海区将持续完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体系,持续推动分类箱房建设,大力开展分类宣传活动,严格规范分类运输,强化分类处置监管。

健全管护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双赢”

如果说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那么,将生产生活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则是对乡村振兴的深层考量,静海区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治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走进独流镇七堡村,不难发现,很多新建的房屋地基都高于路面。村民赵正旺告诉记者:“村子地势低洼,以前每逢下雨都会积水,出门趟水是雨季常态,胡同里积水更加严重,只能靠人工抽水才能把水排出去。”

临时抽水治标不治本,村“两委”班子下决心“治水”。

“村内的废弃沟渠容易积存垃圾和废弃物,既影响人居环境,也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我们村‘两委’班子从废弃的沟渠破题,解决困扰村民的生产生活难题。”七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宫耕说。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七堡村“两委”班子于2021年对村内1.5公里的废弃沟渠进行清淤治理和翻新再利用,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的雨季排涝难题,也为春耕作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双赢”的两得之举在七堡村得以实现。

今年,农户孙建林种植的2800多亩小麦及时喝上了“返青水”,他告诉记者,翻新修建的水渠为春耕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浇水进度提高了很多,他种植的小麦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浇灌。农耕作业效率的提升,加之节水灌溉设备的助力,孙建林种植的小麦每亩预估可以增产100公斤左右,玉米每亩可以增产200公斤左右。

乡村是畜禽养殖发展的聚集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既关系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静海区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的投融资和粪污处理工程持续运行长效机制,推广应用种养结合还田利用、有机肥加工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全区建设完成9个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根据畜禽粪便特点和生产需要,形成了畜禽场固体粪便发酵有机肥、奶牛场粪便场内垫料回用、猪牛场液体粪肥水肥一体化利用粪污以及厌氧发酵能源化利用等多元资源化利用渠道,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业绿色循环发展。

上一篇:福建华安:晚稻插秧农事繁忙 千亩梯田勾勒田园画卷
下一篇:内蒙古包头:“志愿红”点亮城市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