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浙江海曙:破立并举 构建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城乡社区作为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守牢这一底线,考验的是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各基层组织在抗击新冠疫情、抗台救灾等多次大考时均交出了精彩的答卷,这得益于海曙一直坚持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工作。

筑牢红色堡垒,提升基层组织力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是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中坚力量。海曙区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组织阵地建设,关键时刻守得住。海曙区建强社区“大党委”,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开展“锋领网格”,充分发挥网格作为城乡社区治理最小单元的作用,确保组织全覆盖。

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关键时刻冲得上。连续10年实施“锋领头雁”计划,统筹培养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带头履职中建强“锋领雁阵”。完善党员向社区报到机制,组建“1+1+N”网格服务团队,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网格事项的发现、上报和处置工作。

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关键时刻供得上。总结党员“一人一岗”品牌经验,建设锋领巢党员志愿服务站,集聚城区志愿服务团队资源开展入村服务,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依托81890公共服务平台、“甬志愿”APP等,孵化培育数百个专业化团队,服务基层群众数万人次。

打破体制桎梏,激发居民自治力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治理成果的享有者。海曙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引导群众和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激发社区内部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让群众自主做。2003年海曙区全面推进居委会直选,社区采用选聘分离机制,建立专职社工队伍,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2005年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2006年全面推广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模式;2009年实现选举全过程的民主监督;2013年独创社区居委会委员专兼职结合模式;2015年创新社区社工“政务居务”岗位设置;2020年推进社区治理“统分沉”改革,建立“一委一社+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小区自治站”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高效居民自治服务。

议事创新,让群众自己说。2013年海曙区引入开放空间技术,居民在开放空间中讨论、协商、做决定,从而得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找到社区治理的“最优解”。海曙区自2015年形成标准化规范并全区推广以来,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近万条,事件有效解决率近90%,居民满意度达95%。参与对象从党员骨干、居民代表向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不断扩展,有效体现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居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2021年升级打造“凉亭下(开放空间+)”模式,融合“村民说事”功能,以小区自治站为平台,开通“凉亭下”线上版,将自治功能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海曙区明确了村(居)委会抓自治、社区工作者抓服务的主体功能定位,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化基层群众自治方式,建立起公共服务上浮、自治重心下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发动“智慧引擎”,激活社会动员力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海曙区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社会参与“多方协同”,助力实现高效能基层治理。

智治融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海曙区建立区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内部流转、在线调解和就地化解。建强全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体系,对接“民生e点通”等平台,统一由“基层治理四平台”(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流转至镇(乡)街道,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开发“邻e家”云享邻里中心平台,突出“服务+管理”双重功能,形成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未来社区数字化体系。

五社联动,促进社会力量协同。2010年海曙区成立了区域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创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打造“宁波善集公益一条街”品牌。2021年在“三社”基础上加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两个因素,建立五社联动机制,增强对志愿者和慈善等资源的动员,广泛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海曙区探索整体智治,推动资源整合,以数字化为手段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矛盾问题,以机制创新为媒介动员多方主体协同参与,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上一篇: 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县2022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会
下一篇: 上海长宁:动员社会组织踊跃参与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