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
今天,我出院了。
我是福建人,今年年初重返上海创业。没想到,刚到不久,就被新冠病毒感染。
之前我做过几次核酸,都是阴性。被诊断前一天,白天在外骑了共享单车,当晚感觉有点感冒,第二天就检测出无症状感染。
3月26日,我住进了世博展览中心方舱医院。我当时所在的仁济医院收治点有155名病人,片区医务人员人手比较紧张。刚到的第一晚,晚饭送得晚。我看到医护人员要记录每位患者的资料、病情还要测体温、测核酸,他们身穿防护服,戴着手套,领餐、发餐显得比较“笨重”。我就想着怎样能协助医护人员,让病区更有序,也提高工作效率。
我来浦东创业,从事宾馆旅游业,之前有过企业管理的经验。于是,征得医护人员同意后,我发动同病区的病友,组建了一支9人的志愿者队伍。
我们每位志愿者负责近20名患者,协助大家提前准备好核酸检测登记码,测核酸时,效率马上提高了。155名患者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每天忙着领餐、发餐、发矿泉水、发中药这些事,有了志愿者的协助,三餐按时发放到位,大家吃上了热饭、热菜。前几天气温下降,有些人觉得晚上睡觉冷,我们又协助领了毛毯;还有些人觉得方舱医院的灯太亮,睡不着,我们志愿者经过协调,尝试关了两排灯,让大家睡得安稳。
这几天来,我感觉每天做得最频繁的事,就是手部消毒。做志愿者,更要做好防范:每次领餐、分餐前,先进行手部消毒;为大家发完盒饭,自己用餐前,再次进行手部消毒。
隔壁病区有几位老人。有位老人刚到时,老伴还在家里,很不放心;还有的老人和子女一起住进来,但不在一个病区,情绪特别焦虑。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大家互相鼓励,聊聊家常,放松心情,但也要做好防护,注意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隔距离。
我当过兵,也创业过,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方舱医院做志愿者。戴上战疫志愿者的红色袖章,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住院的这些天,妻子和孩子还在老家。方舱医院有网络,和老家的亲人联系很方便,还可以视频通话。
我对上海这座城市很有感情。2000年,我退役后就来上海打拼,福建人的性格,敢拼敢闯,吃苦耐劳。我喜欢上海,也是因为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又有活力。这些年,我中途回过老家,今年初重返上海。这次疫情对我们行业打击不小,不过,等出院后,我还是打算留在上海继续创业。我相信,如常的上海很快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