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前“铁花”飞
5月13日晚,艺人在湖北省宣恩县城兴隆老街吊脚楼前表演打铁花。 初夏时节,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城的仙山贡水旅游区,每晚举行的非遗打铁花表演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丰富了当地夜间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山区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新华社发(宋文 摄) 5月13日晚,艺人在湖北省宣恩县城兴隆老街吊脚楼前表演打铁花(无人机照片)。 初夏时节,位于湖北省恩施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6传承非遗助“双减”
5月15日,在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学生在传统服饰设计课上展示作品。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联合专业机构设计了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包含剪纸艺术、手工风筝、传统服饰设计、趣味脸谱、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拓印、皮影戏等,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非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非遗的传承,助力双减。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5月15日,在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学生在拓印课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6湖南张家界:非遗技艺研学游
5月12日,来自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族织锦基地学习体验土家族织锦非遗技艺。 今年以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依托旅游资源优势,面向省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推出民间非遗工艺研学旅行线路,通过现场教学、操作体验等方式,让学生零距离体验传统的非遗手工技艺,感受非遗文化。 新华社发(吴勇兵 摄) 5月12日,来自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族织锦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5甘肃敦煌:工匠村里的艺术传承
5月11日,学员在位于敦煌市的莫高里工匠村学习雕塑技艺。 近年来,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里工匠村将文化研学与旅游市场结合,不断丰富研学活动形式,利用莫高窟典型的仿制洞窟开展教学,传授天然矿石颜料绘制彩塑壁画等技艺,打造集敦煌艺术研修、教学、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吸引爱好者共同传承、研究敦煌艺术。 新华社记者 郭昱 摄 5月11日,学员在位于敦煌市的莫高里工匠村讲解。 近年来,位于甘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5陕西西安:千年古都 爱乐之城
2023年5月12日,西安市玉祥秦腔艺术团成员在西安城墙玉祥门外表演秦腔。 古都西安,爱乐之城。在其数千年的建城史中,中国传统乐曲延绵不绝,塑造了城市的文化气质。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形式在文化交往中不断汇集于此,孕育出浓厚的音乐氛围。唱摇滚、吼秦腔、品燕乐、听交响从秦岭脚下到城墙之上,从专业舞台到大街小巷,千年古都在一曲曲动人的音乐中,见证历史,走向未来。 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5广东省旗袍文化促进会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成功召开
2023年5月10日,广东省旗袍文化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广州成功召开,这是广东省旗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刻。 会议中,来自广东省各地的旗袍文化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广东省旗袍文化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规划。活动表彰了一批优秀协会成员,肯定了他们对广东省旗袍文化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此外,活动中的精彩节目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优美的旗袍秀、优美动人的舞蹈、美妙
作者:李明明日期:2023-05-12山东济宁:老城旧巷变身文创旅游“打卡地”
5月10日,两名年轻人在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体验手工项目。 近年来,山东济宁立足老城实际,围绕文旅融合、文化两创,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新需求、新理念、新技术融合,探寻城市经济发展新路子。位于济宁老城的环西北里文创街区近期对外开放,街区由老旧院落设计改造,注入优秀传统与时尚文化元素,集餐饮、娱乐、互动、文创于一体,既盘活了老旧城区资源,又促进了创业就业,成为人气文创旅游打卡地。 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2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陕西历史博物馆
5月11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博物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2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大唐不夜城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大雁塔脚下,南北总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漫步大唐不夜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2浙江湖州:乡村柳编工坊助力非遗传承
5月9日,柳编艺人、党员沈柏根(左一)在给东林镇第二小学的学生讲述柳编制品的工艺和历史。 当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泉庆村党总支与东林镇第二小学在泉庆村的非遗柳编工坊开展老少同堂 非遗传承党建联建活动。柳编艺人通过现场讲解、教学柳编手工技艺等形式,向东林镇第二小学的学生讲述柳编历史故事,展现柳编制品风采。 近年来,泉庆村的非遗柳编工坊定期在周边学校开展非遗柳编课程,传承当地特色非遗技艺。 新华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1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创新续写盛世繁华
新华社西安5月10日电 题: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创新续写盛世繁华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第一难是什么?不知道,不要紧,来,拍个照。夜色渐浓,西安市大雁塔下的大唐不夜城华灯熠熠,流光溢彩。两位身着古装的演员,分别扮演唐代名人房玄龄和杜如晦,出题与游客进行互动,幽默风趣的提问和回答引得台下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欢笑。 这就是近期持续火爆的西安大唐不夜城互动节目盛唐密盒,全新的互动形式引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1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秦兵马俑
游客在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参观跪射俑(4月26日摄)。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黄土高原,南依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在古今交汇中,唤醒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秦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1地铁站里赏文创
5月9日,在太原地铁2号线大南门站,市民参观第三届印记太原文化创意设计展。 近日,第三届印记太原文化创意设计展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主办方将200余件获奖作品在地铁站展出,让观众感知城市的发展轨迹。展览将持续至5月12日。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5月9日,在太原地铁2号线大南门站,市民在第三届印记太原文化创意设计展上体验古城游集章活动。 近日,第三届印记太原文化创意设计展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0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经历代维修,现存塔为明代修复。大雁塔是建于方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0江苏扬州:“非遗+旅游”激发新活力
5月6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江都金银细工制作工艺师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万达广场的非遗文化展示区向游客展示金银制作工艺。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多样化的全域旅游新业态,给游客带来多元文旅体验。 新华社发(杨素平 摄) 5月6日,游客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万达广场的非遗文化展示区向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师学习漆器髹饰技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10竹园社区:反电诈进宗教 共筑平安家园
为深化宗教活动场所平安建设,切实提升信教群众的反电诈防骗意识,推进辖区宗教场所反诈宣传活动。5月8日,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竹园社区深入辖区黄五基督聚会点开展反电诈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针对信教群众多为老年人的情况,工作人员向他们发放反诈宣传知识手册,对预防养老诈骗知识进行宣传,详细讲解什么是养老诈骗、常见手段是什么,应该如何防范等,引导老年人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守护好养老钱。同时宗教
作者:陈如意日期:2023-05-09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钟楼
西安钟楼(5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09探访大津巴布韦遗址
这是5月5日在津巴布韦马斯温戈拍摄的大津巴布韦遗址。 位于津巴布韦中部马斯温戈地区的大津巴布韦遗址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非洲古代文明的象征。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津巴布韦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张保平 摄 5月5日,游客在津巴布韦马斯温戈参观大津巴布韦遗址。 位于津巴布韦中部马斯温戈地区的大津巴布韦遗址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非洲古代文明的象征。1986年,联合国教科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09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永宁门(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09“雄狮少年”逐梦不止
兴贤少年线狮队在练习霍童线狮中。褚子强 摄 鼓声起,线狮落。一来一回、一牵一引间,台上的狮子起腾挪跃、前后翻转,时而互相嬉戏,时而群起抢球,令人眼花缭乱。 一来一回、一牵一引间,台上的狮子起腾挪跃、前后翻转。褚子强 摄 线狮跃动的背后,是一群平均年龄18岁的少年。兴贤少年线狮队领队陈吉宏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对中新网记者说,线狮队是他和几个小伙伴于2014年自发成立的。他说,那时他们在观看线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5-07
![文章右侧广告](/_next/image?url=%2Fupfiles%2F1a%2F9253c9f75d6f1d7ca4d8f9547d755a.jpg&w=640&q=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