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鹏城十二时辰”:深圳阅读不眠夜开启
27日19:00,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总结分享会暨温馨阅读不眠夜2021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爱阅之城,星火璀璨。当晚,全城各区联动,共同打造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将读书月和深圳书展联办的喜庆氛围推向最高潮。 作为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大众读书节,深圳读书月谱写了二十二年高贵的坚持。本届深圳读书月以打开一个新视界为主题,11月2日启动,共开展260余项、14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邀请王京生、周国
作者:郑小红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9“90后”非遗传承人“跨界”唱响“灵与肉之歌”
徐晨向学生介绍三弦。 刘欣祎 摄 说土腔,唱土调,今唱泰坦尼克号弹起三弦,用地道的宁夏方言演唱听众熟悉的影视动漫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宁夏小曲90后非遗传承人徐晨用跨界的方式,赋予这门中国传统说唱艺术新的生机。 徐晨走进校园推广宁夏小曲。 刘欣祎 摄 中国传统说唱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民间的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 宁夏小曲是当
作者:中新网编辑:杨迪日期:2021-11-29内蒙古演艺人8年15部原创大剧展草原风采
图为《马可波罗传奇》剧照。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供图 8年来,我们从当地挖掘素材,创作打磨出15部大型剧目和百余部经典小品小戏。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负责人彭飞回顾以往的创作成绩,颇为自豪。 图为二人台现代戏《花开花落》剧照。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供图 连日来,包括他在内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一片繁忙景象,所有演职人员除日常演出之外,都在备战即将到来的年度业务考核。 图为《昭君》在上海商演时,
作者:奥蓝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9北京门头沟打造红色文旅 多重文化体验待客赴约
门头沟风光 第十五届永定河文化节组委会供图 第十五届永定河文化节即将于11月29日启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精彩纷呈的开幕式,还将开展京西体验之旅、小院艺术节、门头沟专题节目、东胡林人文化等主题活动。 步入第十五个年头的永定河文化节将围绕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继续深化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和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让京西门头沟文化魅力璀璨绽放,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京西文化再现峥嵘岁月。
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6农民工翻译《海德格尔导论》: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连日来,农民工陈直翻译哲学著作《海德格尔导论》一事被媒体报道,由此引发公众对两个身份碰撞的关注。11月24日,《工人日报》记者对陈直进行了采访,以期探寻他为何痴迷海德格尔、为何翻译《海德格尔导论》及他对自身农民工身份的看法。 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一张1.5米宽的双人床、一张放满杂物的可折叠饭桌、一张放有笔记本电脑和三摞书的书桌,一个人 11月24日晚上7点多,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出租房内,
作者:工人日报编辑:刘小燕 杨召奎 阅读提示日期:2021-11-26“同根同源 传承传情”香港文化行巡回展亮相天津
粤剧、凉茶、茶餐厅、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同根同源 传承传情香港文化行巡回展25日亮相天津,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展示了香港多姿多彩的文化面貌。 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生活民俗、表演艺术及传统技艺、民间节庆等多种形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梁志仁在开幕式上致辞时介绍,本次展览重点介绍了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中的精粹、各省份与香港合作传承非遗的情况,以及香港迈向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最
作者:周润健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1-26青海湖北岸残疾手艺人 轮椅上拓展生命“宽度”
图为制作皮雕的传统工具。 李隽 摄 4日,记者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见到了金银滩草原上的59岁残疾人明星万德。 原来,藏族的游牧手工皮艺都用在粮食皮袋、马具、糌粑袋等生产生活用品上,所有牧民家的男人都会做,我就是把老手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所以也不能说我是个匠人。风趣、健谈,介绍起热爱的手工皮艺,眼中泛光的万德根本看不出是个坐在轮椅上17年的残疾人。 图为跟万德学习皮雕的
作者:李隽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5民间棕编技艺“出圈记”:让非遗走进衣食住行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决定将棕编作品发到抖音上时,曾修权为自己取了一个草编哥的网名,首页签名为一个被毛衫耽误的民间艺术家。 点开头像,近400个作品获赞数超过百万次。 棕编,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成工艺品,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2011年,四川棕编(新繁棕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曾修权来自四川,200
作者:施紫楠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5山西百年古籍获“新生” 让更多人足不出户“触摸”历史
古籍修复中心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高雨晴 摄 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用手指触屏或轻点鼠标,就能在线浏览百年古籍。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张利民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能够让更多海内外民众足不出户,就能触摸历史、感知文化。 90后古籍修复师程文涛。 高雨晴 摄 当日,记者走进山西省图书馆,探访该省古籍数字化保护背后的故事。 古籍数字化,指的是运用信息处理技术
作者:高雨晴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5《阳光下的麦盖提》:照亮“荷花”的阳光之舞
舞台灯光渐渐亮起,22名小伙儿齐齐抬头迎接阳光。刀郎木卡姆音乐响起,他们的步调越来越欢快,阳光洒在脸上,奔放的动作都难以展现他们在音乐中的喜悦。在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后,小伙子们紧闭双眼,久久地回味着旋律 98.50分,这是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的最高分。由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作并演出的男子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获得了第一名。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在赛后终评中
作者:李慧 王艺钊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1-11-24“非遗”化隆唐卡传承人更登才让:是信仰 也是生活
图为多杰在画唐卡。 王琳娜 摄 从一开始学习的懵懂,多年来唐卡已成为我内心深处的信仰,更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2日,更登才让说。 坚守:非遗传承人的27年 40岁的更登才让是青海省化隆县金源藏族乡雄哇村人,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唐卡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头衔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唐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高级民间技师、青海省唐卡艺术协会副会长这一
作者:王琳娜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4两代人坚守“青瓷梦”: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当日展出的青瓷作品。 钱晨菲 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我做了一辈子的青瓷,越做越有感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定昌说。23日,徐定昌与其子徐象龙的60件青瓷作品在浙江杭州展出,以此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青瓷的清新雅致,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从三国两晋到现今,龙泉青瓷的千年窑火不曾熄灭,靠的正是一代代匠人坚守着这份从火与土中淬炼出的古老技艺。而徐定昌便是其中一位。我18岁来到龙泉上洋瓷厂
作者:钱晨菲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4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在即 展会现场提前看
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以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将于11月24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论坛将举行开幕式、5场平行论坛、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和中国网络媒体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 今年的论坛将首次举办中国网络媒体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这是我国首次以网络传播为主题的大型线下展会,来自中央新闻单位、地
作者:栗翘楚 翁奇羽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11-24燕赵四杰——张国良艺术作品赏析
张国良,古燕范阳人,别署随安居主人,现居北京。自幼喜绘事,以清静之心写清净之怀,系统临募历代工笔画精品,在深入学习传统绘画理论的同时深入研究绘画精髓,并不断的探索现代审美,博古融今,彰显个性。 现为:职业画家,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人美术家协会理事助理教授,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会员,北京工商大学美术高级研修班在读研修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特约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东方美术馆特聘画家,汉唐书
作者:雯雯日期:2021-11-23燕赵四杰——王兴杰艺术作品赏析
王兴杰,又名新杰,安徽太和人。字溪罟,号义德斋主。现任北京华夏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总经理、保定市义德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义德斋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西楚唐韵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副秘书长兼外联部主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画圣吴道子艺术馆理事。
作者:雯雯日期:2021-11-23燕赵四杰——白雪鹏艺术作品赏析
白雪鹏:职业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山水兼花鸟人物,法传统力求笔墨当随时代,2016年研修于北京,受教于当代著名画家张道兴、程振国、张复兴等诸位先生,作品七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近二十次入围,多年来作品广被展馆藏家收藏并入编多部画集。
作者:雯雯日期:2021-11-23燕赵四杰——梁兴艺艺术作品赏析
梁兴艺:别署抱云堂主人、云水山房主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程振国、张复兴先生。主攻山水,兼及花鸟。 获奖: 2000年1月《北国溪雪》获文化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主办全国群众书画大展中青年组银奖。2000年5月《太行魂》获双申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铜奖。 2000年12月《清音天上来》获金丝猴杯东方书画艺术大赛铜奖。 2000年12月《太行秋深》获中国文联第四
作者:雯雯日期:2021-11-23“疫后时代·地域视觉”艺术展:呈现疫后艺术家大爱
疫后时代地域视觉艺术展在厦门举办。 杨伏山 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令世上许许多多的人们或多或少亲历苦难,眼见苦难,聆听苦难。对此,艺术家们在其创作中面对苦难会有如何的表达?正在厦门万美术馆举办的疫后时代地域视觉艺术展,进行了深邃的艺术呈现。 策展人称,展览为人们呈现的就是在疫情之后艺术家们的大爱,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类未来的反思。 艺术家苏武的作品《皓光流金,此乐何极》,引起小朋友好奇。
作者:杨伏山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3陇剧传人“戏窝子”育“小戏骨” 更盼陇上“梅花”次第开
非遗传承人雷通霞在大型原创古装陇剧《大禹治水》中的造型。(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出生于戏窝子甘肃白银市靖远县的雷通霞,不但勤修唱功,成为国家级非遗陇剧传承人,斩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而且近年来传帮带培育小戏骨,盼望陇上的梅花能次第开。 雷通霞遗传了母亲的好嗓子,从小是村上社火表演的主角。1981年,15岁的她开始在艺校系统学习戏曲表演。后来在兰州偶然听过陇后剧,她对这种既有西北特色,
作者:闫姣 宋子昕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23贵州玉屏:长号唢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1月20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两名志愿者在交流长号唢呐吹奏技术。 11月20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志愿者在指导一名学生学习长号唢呐吹奏技术。 11月20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志愿者在吹奏长号唢呐。 11月20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志愿者在吹奏长号唢呐(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
作者:胡攀学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1-23
![文章右侧广告](/_next/image?url=%2Fupfiles%2F1a%2F9253c9f75d6f1d7ca4d8f9547d755a.jpg&w=640&q=75)